农历年初一|疫情中“身体健康”更见可贵

撰文: 倪文迪
出版:更新:

虎年终于到来,但因为第五波疫情爆发,不少市民都减少出外拜年及消费,打击了今年的过节气氛。面对已经持续两年的疫情,普罗市民新年最希望听到的吉祥祝福说话无非就是“身体健康”。

疫情一天未过,我们还须坚持与病毒对抗。要做到身体健康,得先做好防疫政策,避免下一波的爆发。另一方面,疫情也反映医疗资源的重要,香港的公共医疗资源一向并不充足,当局也应借着这次疫情作出检讨。

仍须坚持从严防疫

疫情爆发已两年,很多人都对防疫措施感到疲劳。多个西方国家更放宽了疫情控制,接受了“与病毒共存”的现实。有意见担心香港继续从严防疫已不合时宜,甚至将与世界其他地区脱节。这些说法都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在科学角度而言,香港尚未到可以放松防疫政策“与病毒共存”的时机,从严防疫政策仍必须坚持一段时间。

不少西方国家已接受与病毒共存。

自然世界有以亿计的病毒存在,人类与病毒可以说一直以来就“共存”,只是共存的前题是病毒与人类处于某种平衡,即人类的免疫能力与病毒的毒性(致死率、病发率等)并没有给对方造成严重威胁。一旦病毒的病性明显威胁到人类的性命,就代表疫情爆发。

如果我们没有办法完全消灭新冠病毒,最终共存是必然的,所以讨论“要否与病毒共存”意义不大。重要的是在共存之前,人类应该尽可能减低病毒的毒性,令其对人类不再构成严重的健康威胁。

变种病毒株Omicron虽然显示出其毒性减弱的倾向,但由于发现至今时间尚短,我们对它的了解尚未以论断现在是否合适时机应该“共存”。再加上,毒性较强的Delta仍然在广泛传播中,例如香港的第五波疫情中确诊者亦有感染Delta变种。

要尽快令病毒减弱,我们应该尽快接种疫苗。各国科学专家都已强调疫苗即使未必能完全避免感染,但可以减轻症状和死亡率。而且正如本地专家袁国勇等都指出,接种疫苗可以迫使病毒逃逸免疫,从而减少其毒性。尽快普及疫苗令我们更快可以与病毒共存。因此,香港各界都应该放下各种对疫苗的阴谋论尽快接种,除非医生建议不适合接种疫苗者。为了尽快不用再防疫,我们更应该在当下坚持从严防疫。

长远仍要改善医疗

此外,疫情亦提醒我们医疗资源的重要性。疫情大爆发之初,即使西方医疗先进国家都因为无法提供足够的医疗支援,令初时的病毒致死率甚高。这些国家拥有的人均医疗资源不少都比香港更多,这也反映了香港很可能没有能力应付疫情全面爆发。而且香港平常的医疗资源就不太足够,即使疫情过去,公营医疗轮候时间过长等问题仍然存在。借着疫情爆发的机会,我们更应该明白医疗的重要性,从而长远地增加香港的医疗资源。

在医疗资源中,香港欠缺医疗人手的情况向来最为严重。去年香港通过了《2021年医生注册(修订)条例草案》,容许部分在香港以外培训的医生免执业试来港有限度执业,以其作为一种扩充医疗人手的方法。但单靠此方法仍然难以满足需求,香港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对本地医科培训的资源,继续为本地培训更多医疗人手。

政府最新的医疗人手推算,预计2030年欠1610名医生,到2040年更欠1949名医生。

再加上人口老龄化,社会也要有准备投放更多资源在医疗上。但单靠现时的财政收入模式未必能够支撑庞大的医疗支出,社会也应该讨论如果为医疗提供更多资金,包括增加税收、又或是全民医保计划等也是应该考虑的方案。

我们希望“身体健康”不只是新年的一句祝福话,也希望香港能有足够的医疗资源,让香港人过上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