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政府才能修补社会撕裂
特首林郑月娥周五(23日)接受电台节目访问,指出反修例运动至今引起的是“治安问题”,并非“政治问题”。就在前一日,区域法院终于完成缠绕两年的“721元朗白衣人事件”的裁决,判处七被告三年半至七年的刑期,并形容事件为“无的放肆的集体私刑”。
若然2019年修订《逃犯条例》所引发的争议只是治安问题,为什么执法及司法却未能抚平社会的伤痕,以至不论是“黄丝”或是“蓝丝”都在裁决后未见满意?
2019年的反修例运动无疑使香港成为失序之城,街头上充斥著暴力和违法的场面。无论“蓝”、“黄”,不论政治取态为何,也不应该支持暴力违法之事,更不应合理化危及人身安全的行为。这些都是全社会所关注的治安问题,亦是香港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
然而,两年过去,政府在处理“治安问题”的同时,也不能回避“政治问题”。面对近二百万市民和平上街表达诉求,当日特区政府的做法无疑是引人争议,如何与社会沟通及解说是官员必须学懂的一课。当香港警队成为了社会冲突的磨心后,官员亦错过了及早解决社会予盾的机会。这些都是系于政府高层的政治决定,而非简单说“可以做得更好”就可以蒙混过去。
法庭处理治安而非社会问题
七名涉及“721元朗事件”的白衣人被检控,法官叶佐文形容他们的行为是“无的放肆的集体私刑”,引起巿民极大恐慌。法院是次的判决无疑是为事件的性质立下关键的裁决。任何人亦不能动用私刑,使社会陷入无穷无尽的暴力之中。然而,法庭可以处理的是个别人士违法的行为,事件中七被告被分别判处三年半至七年的刑期,但其他施袭的刑事责任,警方在部署上是否未能及时阻止事件,以及如何抚平社会对于政府以至治安的信心,都是政府不能回避的问题。
事件发生至今已经两年,香港亦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些人选择了移民离开,有些人仍然努力地留下来继续生活,但不变的是不同政治立场的市民依然互相敌视。社会最大的共识应该就是政府不能再逃避问题,需要积极地回应不同立场的市民的质疑及需要,重建香港人对于这个城市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