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洲街市变“死场” 食环署应负责任
本港公众街市的管理粗疏,2018年已遭申诉专员公署作主动调查,但是三年过去,租务管理问题仍未完全解决,多个舖位持续丢空,甚至有整层街市关闭逾十年。负责管理街市租务的食物及环境卫生署既是浪费公帑,亦无视市民对舖位的热切需求。
监察公营街市发展联盟、撑基层墟市联盟及天水围社区发展阵线近日就食环署的街市空置问题进行调查,发现2020年全港共有超过1,800个空置及冻结档位,空置率达13.5%,其中湾仔灯笼洲街市的整层街市更丢空十年。
需求旺盛空置率高?
团体以湾仔灯笼洲街市旁边的店舖单位平均呎租130元作为参考,指出即使政府是以市价四成租出舖位,政府每年已能收到近127万,而灯笼洲街市自2010年起关闭一楼全层至今,近逾10年政府共计已少收了以千万元计的收益。
湾仔灯笼洲街市位处于铜锣湾渣甸街,与铜锣湾站只相距约数分钟路程,到处商厦店舖林立、人流密集,可谓是港岛区内的一处黄金地段,其空置率之高与当区的营商环境难言相符。而同样的街市“死场”情况,也不是灯笼洲街市独有,其中元朗同益街市的空置率高达60%,荣芳街街市、流浮山街市空置率亦分别近三成。相反即使香港面临疫情,世邦魏理仕发表的最新香港商业房地产市场数据指出,现时核心区的工商舖空置率亦只是17.8%。街市舖位租金普遍低于同区其他舖位,但部分街市的空置率反而高于工商舖,食环署在租务管理上的问题实在值得反思。
小本创业起点 不应忽视街市
街市舖位的丢空,所扼杀的不只是政府收入,也是资本较少但又有志创业者的机会。现时普遍工商舖租金高昂,由食环署管理的街市舖位能以较低廉的价格向市民租出,本应是市民创业的起点。去年底天水围天幕街市(临时街市)公开招租时,食环署便收到66倍的超额申请,反应之热烈已显示民间对食环街市档位的需求之大。
街市舖位不只可以用来卖食物或生活必需品等,过去亦不乏创业例子。例如宝湖道街市便有不少买花、改衣的店舖,甚至曾有书店在街市开张。灯笼洲街市位处核心位置,若然食环署有心,定可让置舖位重返市场,这对食环署是“不为也,非不能也”的问题。若然在铜锣湾市中心能有一个充满特色商品的街市,不论是对创业者、艺术家、抑或只是假日游乐的市民而言,都会是一件美事。
街市变“死场” 租务制度须改
食环署要面对的是他们疏于管理街市,态度怠慢的弊端。湾仔灯笼洲街市现时地下实际上只有十多档在营运,用作存货的摊档比真正营运的多,无疑白白将一幅黄金地段变成货仓。申诉专员公署在2018年时已曾指出,在食环署没有限制每名承租人的租赁摊档数目的情况下,有租用人便违反了摊档指定用途,租用23个摊档用作存货,摊档平均月租685元,甚至比时下“迷你仓”更方便便宜。这不单严重浪费公共资源,更破坏街市的营商环境及气氛。
在铜锣湾变成特式街市的构想成真之前,食环署的当务之急应是处理积累多年的“死场”问题,重新审视现时多少街市档口遭到滥用,点算现时本港能出租的舖位数目,加快向有兴趣营商的市民租出舖位,并要以更公平的形式分配不同街市档位。食环署不能再让可以成为青年创业起点的舖位无端丢空,甚至沦为其他街市垄断者的货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