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佐敦疫情仍在蔓延 旧区防疫需因地制宜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香港疫情似有反弹,油尖旺更是疫情“重灾区”。过去两星期,共有81宗确诊集中在该区。其中佐敦庙街一带尤其严重,除了新填地街20至26号累计约30人确诊外,以其为中心周围步行10分钟的路程内,至少十栋唐楼出现确诊个案。

佐敦疫情蔓延和难以控制,可谓在意料之中。佐敦唐楼屋宇老旧,且卫生条件不容乐观,无论是后巷成为垃圾乱弃黑点,还是房屋空间过于狭窄、多号楼居民共用一个楼梯出口等因素,都增加了防疫难度。而该区的人口多为基层及少数族裔,一方面他们多从事如地盘、餐饮等疫下的高危工作,另一方面,无论是忙碌、文化程度不高又或是少数族裔语言不通,都容易让他们的防疫资讯较少。

卫生署已进一步向新填地街20号、22号、24号及26号一至七楼其他所有单位没有病征的住户发出检疫令,并安排他们入住检疫中心。(黄舒慧摄)

原本为何只强检26号楼?

政府周五(15日)虽然针对油麻地佐敦约20处地方实施强制检测,表示希望此“小区”尽快清零,但也掩盖不了早前防疫缺少“因地制宜”的考量,以至问题多多。当局一开始只强制检测新填地街26号楼,没有考虑到其与20至24号楼共同楼梯出入口的问题。又比如政府在将强制检测转为强制隔离,凌晨撤退居民时,既忽略了夜班群体,也忽略了部分少数族裔住户语言沟通的问题,以至于有不少人在第一批撤离中被“遗漏”,安排混乱。考虑到当区多㓥房、少数族裔等特点,政府难以迅速掌握社区全盘概况,制定最贴合民情的防疫举措,因此在后续的应对中可多与区议员沟通,探讨如何加强与少数族裔的沟通,如何有效地在该区讲解防疫资讯等,如此才能及时有效地执行防疫措施。

另一方面,该区老旧、多㓥房的大环境注定了该区防疫不能只靠居民加强防疫自觉。比如在唐楼㓥房的居住环境中,很难做到保持社交距离来防疫,而唐楼㓥房一旦出现确诊个案,病毒更易传播。又比如香港测量师学会前会长何巨业与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皆指出,大厦渠管老旧和设计漏洞,让病毒更容易通过渠管广泛传播。这些楼宇结构缺陷导致的防疫风险,显然难靠居民的防疫自觉去克服。

卫生署已进一步向新填地街20号、22号、24号及26号一至七楼其他所有单位没有病征的住户发出检疫令,并安排他们入住检疫中心。(黄舒慧摄)

基层面对的健康不公

因此,短期来看,政府必须尽快为这些旧式楼宇做出理所能力的改善,以及就旧区的房屋特点制定合适的防疫规定,包括与业界商讨现时换渠管是否现实。考虑到这类住房传播风险高,一旦再次出现确诊,政府能否提前预留隔离或临时安置场地。针对这类旧区的防疫检测和隔离范围划定,是否应有别于新楼住宅,不以单栋或同座向为单位,而以街区为等单位等,都要有全盘方案。

长远看来,政府则须在提供充足公营房屋之前,同时对这些三无大厦,㓥房进行整改,保障基层居民的居住权益。实际上三无大厦、㓥房所涉及的安全隐患,并不只体现在此次疫情更具传播风险上。这些楼宇因为管理和房屋结构问题而出现火灾、漏电等新闻比比皆是,甚至酿成了不少悲剧。换句话说,即使现下社会仍难以达成人人平等的理想国,但当贫富已不仅仅是住房大小,而是威胁基层市民的住房安全,人身健康时,这是政府必须不遗余力改善的社会不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