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会调查手机游戏 课金抽奖无人监管?
近年手机游戏盛行,疫情期间市民玩电话的时间亦因而大增。消委会在去年11月至12月初期间从iOS“App Store”及Android“Google Play”2个较受欢迎的手机程式销售平台,选取了包括《灌篮高手》(港译《男儿当入樽》)、《原神》、《PUBG》、《一拳超人》等11款免费下载的手机游戏调查其推销“课金”(付费购买拟商品或服务)的模式及服务条款。现时流行的抽奖、扭蛋销售模式,以至游戏内铺天盖地的课金宣传,其背后涉及赌博成分的游戏内容,都正引起市民关注。
课金广告铺天盖地 限制营运推销手法
用家想游玩这些免费的手机游戏并不一定需要课金,不过游戏商却从设计上拉阔了“课金玩家”及“非课金玩家”所需的时间差距。消委会指出它们推销课金时的常用手段,包括对未曾课金的玩家会推出首储优惠,吸引玩家初尝课金滋味,推出限时及新手礼包鼓吹玩家即时消费,亦有VIP、月卡、订阅等制度吸引玩家定期对游戏“供款”。
虽然现时一般手机游戏使用的付费平台都具备设置课金上限的功能,但玩家愿意在游戏上面消费多少始终属个人决定。若玩家及营运商之间均不重视设定,未成年玩家课金成瘾的情况仍难以遏止。在个人消费自由与青年成瘾问题之间,当局实有需要研究为未成年玩家,要求应用程式平台及游戏商加入条款,延长未成年玩家的退款期限,或为未成年玩家设定课金上限,甚或限制对未成年人士弹出与抽奖活动相关的广告,减少课金对青少年的吸引力。
抽卡、扭蛋、抽宝箱 形式接近赌博?
手机游戏吸引玩家课金的手法层出不穷,而其为人诟病的扭蛋、抽宝箱等类似赌博的抽奖形式,也使沉迷课金的后果变得严重。在消委会选取调查的手机游戏中,发现近四成游戏没有公布中奖机率。即使游戏有公布机率,抽中最稀有商品的机率亦可低至0.2%。另外部分游戏的抽奖机制虽有所谓“保底”,但玩家亦至少需课金200元以上才能触发,并且也不保证玩家得到心仪角色或道具。
这些游戏不时以机率极小的大奖吸引玩家“博一博”,使人希望单靠运气得到大奖。可是对于青年而言,这些手机游戏内的赌博元素都使成瘾的风险大增。香港政府应参考台湾、日本的法律要求,规定营运商须公布与程序设定一致的中奖机率,或以警告形式告知玩家参与活动不等于可以得到有关礼品,让消费者自行判断中奖机率与投入资金是否值得。
检讨《赌博条例》 整合游戏监管
根据现时的本港法例,目前稍能限制手机游戏宣传和销售方法的,仅有《赌博条例》较为相关。该条例要求组织经营属于“推广生意的竞赛”的“博彩游戏”以及包括“抽奖”动在内的“奖券活动”须获政府发出牌照批准,否则相关活动均属非法。从现时未有主流手机游戏被以《赌博条例》起诉的情况看来,手机游戏内的赌博成分或成法外之地。
当然,对于手机游戏而言,动用《赌博条例》力度未免过大,而且现行条例内容倾向预设相关活动是在现实世界举行,无法完全对应现时手机游戏的营运和推销环境,所以最理想还是应用程式平台、游戏营运商以及玩家三方都能够自律。惟手机游戏大行其道、玩家成瘾情况愈趋严重,当局亦是时候开始研究限制手机游戏的推销策略及抽奖机制,以完整法规跟进时代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