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土地房屋政策小修小补 说好的“大刀阔斧”呢?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土地房屋是香港社会问题的症结,土地行政冗长且不透明,房屋又贵又细。本年《施政报告》阐述的措施只能说是小修小补,在个别范畴寸进,但大方向仍然死揽置业主导思维,港人难以从砖头解放。

觅地舍近图远 基层上楼无期

觅地方面,林郑声称终于物色足够应付未来十年30.1万个公营房屋单位需求的330公顷土地,可是对于苦等公屋的基层市民来说,十年建屋大计帮不了眼下困境。另外政府接纳民间建议,于明年7月起为轮候公屋超过三年而未获首次配屋的一般申请者提供现金津贴,资助非政府机构租用酒店和宾馆,加快提供过渡性住屋单位,这些措施尽管可望帮助部分基层减轻租屋重担和改善居住环境,但对广大挨贵楼、交贵租的市民来说效用仍只是杯水车薪,最明显例子莫过于㓥房租务管制依然在专家小组研究阶段,落实无期。

然而在此之外,政府就没有大刀阔斧扭转土地房屋分配,《附篇》内绝大部分也是交代既有措施进度而已。政府还是不肯大规模动用《收回土地条例》释出大地产囤积的农地,至于棕地余下290公顷中等发展潜力部份至今尚未完成检视,转化熟地时间更加遥远。尤为重要的是,政府舍近图远,再次放弃收回现成已平整的172公顷粉岭高球场用地,只维持收回32公顷,但其实只要收回其余140公顷,长策土地需求早已达标有余。

施政报告2020|明年7月起现金津贴轮候公屋基层家庭

建屋进度缓慢,规划过程冗长黑箱亦是一大死结。政府往昔不只一次试图简化相关审批程序但都成效不彰,今年《施政报告》再次喊出精简屋宇、地政和规划署的安排,但没有详细说明落实步骤。当中“土地共享先导计划”更可说是林郑宠儿,但这制度充满私益输送嫌疑,而且发展商的反应也较预期冷淡,距离落实执行遥遥无期。其实不少智库和民间团体早就提出以增加补偿额鼓励业权人早日搬迁、公开补地价计算方法和出价记录,为每个程序设下处理时限等,以较简单的方法提升透明度又减少争端,政府宜多加采纳此等意见。

置业阶梯论不改 港人难言安居

至于政府始终强调置业主导、建立置业阶梯,意味着多数港人仍然要受楼债捆绑,生活质素动辄遭楼市的起伏影响。林郑指港铁小蚝湾车厂上盖会破格兴建资助房屋,但铁路沿线上盖尽是自置居所根本就不合理,便捷交通不应是中上阶层专利。据悉这是因为东涌有大量公屋落成,但这不表示小蚝湾就只可是自置居所,政府大可安排房协营运乙类屋邨,给收入稍高的家庭租住。近年经验显示,资助房屋价钱不一定廉宜,例如首置上车盘现时呎价仍达1.3万元,日后更可流转到私楼市场。即使政府没有撤辣,维持各项住宅印花税,只可避免楼价飊升,但无助住宅非商品化。

消息指,《施政报告》将公布于占地30公顷的港铁大屿山小蚝湾车厂项目,兴建1.4万个公私营住宅单位,兴建的公营房屋比例低于一半,且不打算兴建出租公屋。

林郑信誓旦旦,把加大加快房屋供应视为首要、优先的工作目标,但如果她和政府也不换脑袋,扫除置业主导思维,挑战既得利益者,无论工作如何勤力,也不能令港人安得广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