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门再造纸厂泡汤 环保署责无旁贷
环保署在2018年批出屯门环保园近两公顷用地给公司兴建废纸回收再造厂,原订最快2023年投产,但地皮两年来仍无动工迹象。近月传闻中标公司退标,而署方有意最快年底重新招标兴建纸浆厂。政府似乎在批标后就阔佬懒理,以致出现多处甩漏,难以说服公众其对减废的决心。
内地是香港主要废纸出口的地区,几年来陆续收紧废纸入口,加上香港自2006年起缺乏自家纸张回收厂,当内地不发出进口批文,废纸就会堆积本地,2017年废纸围城仍然历历在目。有见及此,政府在2018年初宣布拨地兴建再造纸厂,邀请有意者入标,增强本地处理废纸的能力。
纸厂未必是最佳选择
然而,建厂是否合适,本已是个疑问。建厂成本高(有指达四至五亿元),又要兼顾水源、排污和电力需求,以及评估成品的竞争力,而厂房面积仅两公顷,难以满足署方要求每年6万公吨的废纸量,遑论中标者提出的30万公吨。在招标期间,有业界人士早已建议兴建纸浆厂更为可行,或者花钱提升回收纸的品质,降低码头废用,以加强出口竞争力。结果政府只收到两份标书,反映业界对计划冷淡。
既然投标程序已经完成,外界期望中标公司落实承诺建厂,而且对在港完成整个纸张再造过程有信心,完成“不可能的任务”。怎料至今地皮仍然“晒太阳”,而且遗下多个疑团。首先,,有传中标公司抱怨建厂成本远超公司预期,当中包括上亿元的加设电缆费用。其次,中标公司一直没有在公司注册处注册。
环保署把关不力
然而,中电已经在2018年底接获环保园加大电力供应的要求,而且由中电出资,意即供电不是问题,而公司招标理应掌握本地建厂成本,为何事后才如梦初醒?那边厢,环保署在审核标书直至监督中标公司的过程也屡屡疏忽。即使署方相信中标者能履行标书要求,但对公司未曾注册一事,应可及早了解究竟。若然连公司注册也未办妥,外界难有信心公司能妥善开展工程。再者,当公司在中标一年后仍未为厂房动工,署方亦应该主动查问跟进,等待两年才变阵是浪费时间。
另外,有传环保署改为兴建纸浆厂并准备招标。这或许是聆听业界意见,毕竟纸浆厂所需的厂房面积和建造费、水电要求、营运开支等均较整个再造纸厂低,而且纸浆属原料,可以进口内地,在内地有一定市场。然而,此举或表示署方当时建厂的决定思虑未周。就此,署方应全面检讨环保减废的政策,不要再蹉跎岁月。
须把握绿色经济商机
在资源回收议题上,除了造纸厂令人失望,厨余回收厂亦长年未收足厨余,废胶回收后结果仍被送进堆填区,背后正是因为香港迟迟未落实垃圾征费,市民无诱因回收,环保业又难以承担收集回收物品的物流成本。现时政府推出废纸废油回收补贴,只能说“好过无”,难以大幅减少废物量。
新冠肺炎疫情意外给了地球喘息空间,不少民众和企业认为,即使要重建经济也要善待环境,缩短资源供应链以减少依赖遥远的供应来源,落实循环经济可以一石二鸟。香港长期依赖外地进口货物,深明供应链断裂的风险。因此,政府必须把握世界潮流,完善资源由生产到再造的供应链,减废之余又可制造就业机会,成为推动本地经济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