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医护界应推动普及检测 切断隐形传播链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一名岁半男童到在做手术前被测出身体带有新冠病毒抗体,继而测出其母亲亦发现抗体,卫生防护中心及专家相信二人在本地社区感染。个案佐证普及社区检测计划之重要,能令社会得知隐形患者,侦查隐形传播链。医学界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协助采样,并呼吁市民踊跃参与,协助行动顺利完成。现时逾5,000医疗人员已报名参与计划,是良好讯息。

防护中心在周二(25日)记者会交代男童个案,指其在6月底从巴基斯坦回港后接受检疫和多次病毒检测,结果均呈阴性,估计是在本地社区受感染,他与母亲现已不具传染病毒能力。

全民检测助找出隐形患者

不过,隐形患者的传染能力各异,有些固然已有抗体,有些却是新近感染,可以在发病前传播病毒。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与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今年4月发表研究,指患者在发病前两三天前开始释放病毒,在症状出现前的0.7天达到高峰,传播能力最强。虽然卫生部门已经努力追寻患病途径,但不少个案找不到感染源头,是抗疫一大难题。

正如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表示,社区存在隐形患者,全民检测有助找到更多同类患者,愈多人接受测试,成效愈大。当然,愈多市民参与,就需要愈多医护人员帮忙采样。日前西医工会会长杨超发称,若要为500万市民采样,料需要有8,400人参与协助。经过连日呼吁,加上政府开放更多医护界别申请,政府在周二晚上汇报,报名医疗人员者已增至逾5,000人,证明医护界别愈来愈认同计划。

梁子超称,疫情有改善,是因为社交距离及口罩令等措施有效,但由于追踪密切接触者的工作仍不到位,传播链始终无法截断。 (资料图片/林若勤摄)

做足防护 扩大参与

医护界当然仍有各种疑虑,或因而犹疑未报名参加。医学会会长蔡坚周二与政府开会后,透露政府仍未交代采集中心选址,又可能没有足够时间给同工进行口罩面型配合测试(fit test),医护可能要自备口罩。呼吸系统科专科医生梁子超指,医护面对大量参与市民,若无面型测试,会增加感染风险。对于实务忧虑,尤其防护装备方面,政府责无旁贷,须认真看待,尽量令医护安心。若能愈多医护参与,每人承担的工作量和接触市民的人数可以减少,反而有可能减少感染风险。

近日有些人以假阳性问题反对普及检测,其实有医生引述现有数据,指承办普及检测的机构,早前为院舍员工测试,试剂假阳性机率为百万分之一,即750万人检测会有7.5人假阳性,准确度可以接受,而且卫生署亦会进行覆检。当然政府和检测机构亦应就此多加解说,以增加市民信心。

早前的士司机接受政府对高风险人士筛查检测的情况。 (资料图片/罗国辉摄)

尽快清零 方利经济

至少所谓劳民伤财或者泄漏私隐等理由,更是站不住脚。正因为隐形传播链不灭,香港不能“清零”,社会经济代价不比普及测试轻。事实上,政府近来为各个高风险群组测试,与普及测试并行不悖。政府亦已保证样本不过境,化验人员只有样本代码,不会得知市民个人资料,市民亦可以在政府公布采样步骤后再行定夺。就此,政府可考虑委托公信力不俗的私隐专员公署,由其协助确保检测计划符合私隐标准,让市民更安心参与。

普及社区检测作为抗疫的其中一个渠道,没有居家令配合,当然会削弱成效。但我们也得承认居家令对社会冲击太大,难以运作。为了增加成效,其实社会更应普及检测踊跃,帮助卫生部门辨识隐形患者,侦查传播链。维护民康,是政府、市民和医护的共同责任。业界与其时刻担忧行动乏人参与,劳民伤财,不如多加支持和呼吁同工市民参与,避免预言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