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圈破纪录38度高温 另一场生态灾难将现?
百年一遇的世纪大疫从冬至夏,肆虐全球至今未息,另一个生态危机的警钟却悄然响起。位于西伯利亚东北部萨哈共和国(Sakha Republic)内,被喻为全世界最冷的地方之一的千人小镇维尔霍扬斯克(Verkhoyansk),上周六(20日)竟录得摄氏38度高温,打破1915年以来的北极圈最高温纪录,令人震惊。西伯利亚北极圈受热浪侵袭,正反映出全球暖化的气候危机已经迫在眉睫,若不及时行动恐怕将追悔莫及。
据称,西伯利亚大部份地区自5月起录得异常高温,较过去正常平均热十度,加速永久冻土融化,或释放出甲烷为主的温室气体。高温亦加剧山火发生,有指萨哈共和国内目前有逾27.5万公顷土地正在燃烧。维尔霍扬斯克以北的另一城镇哈坦加(Khatanga),上月23日录得该处历来最高的25度,较前纪录高11度。美国气象专家更表示,西伯利亚出现38度高温本来预计在2100年方出现,如今竟早了足足80年。
有气象专家悲观预测,随着极端气候成为新常态,北极暖化现象将更为明显。西伯利亚野火肆虐、永久冻土融解等各种灾难将陆续出现,彼此的加乘效应或会导致北极热夏的长期恶性循环。如本月初北极圈内的工业城市诺里尔斯(Norilsk)有两万公吨的柴油外泄入河而进入紧急状态,为北极史上最严重的污染事件,起因正是因为储油桶支柱倒塌。除了设备维护问题,永久动土解冻也被认为是造成支柱不稳固,进而导致生态悲剧的原因之一。
减排责任推给别国
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不断扩张,地球资源日益稀少,人类转而向蕴藏庞大的天然资源的西伯利亚、北极、南极、西藏等偏远地区打主意自然不过。正如巴西近年不断开发亚马逊森林,榨取当地天然资源,摧毁当地原住民家园之余,亦导致年初亚马逊的大型山火。同样地全球气温不断上升,亦令美国加州、澳大利亚等地山火肆虐,当地进入紧急状态,人命财产损失难以估量。生态灾难的日益频繁,已经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多次示警。
西伯利亚、亚马逊的生态灾难听似虽然相距甚远,然而香港尽管位处华南高度发展的富裕地区,2018年超级台风山竹一役虽未造成人命伤亡,但亦令香港街头满目疮痍。太平洋的气温上升亦令台风更为强劲,类似山竹的超级台风吹袭香港或会成为新常态。香港虽然只是地处一隅,占全球碳排放0.12%,但每年人均碳排放为6.1公吨,比全球平均的4.981为高。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份子,香港人实在不能以事不关己的姿态冷待气候问题。
特区政府虽然于2016年签署《巴黎气候协定》,承诺在2030年人均排放量减至3.3至3.8公吨,然而在亚马逊山火、全球大疫、西伯利亚热浪等生态接踵而来,我们亦须反思自身的目标及责任是否仍有不足。而当我们日常的消费模式及生活习惯不变的情况下,只不过将污染及废物外判并转嫁到外国的低收入经济体,对于改变环境污染、拯救地球的共同工作来说根本无济于事,把减排的责任推给别国,无疑只是自欺欺人。
盲目追求GDP增长
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亦是来自蝙蝠经由野味传至人类,而在大陆经济起飞,野味文化成为时尚,甚至为高消费的身份象征,野味市场自然大行其道。大陆虽然早有打撃野生动物的行动,但有价则有市,大陆野味产业根本禁之不绝。而随着经济发展大陆不断城市化,人类侵占本属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都增加从野生动物身上感染到不知名致命病毒的风险。只有彻底反思人类粗犷式发展的掠夺型资本主义模式,在野味文化上移风易俗,方能真正对症下药。
早前因应遏制疫情,各国政府先后实施封城停产等禁令,武汉上空出现久违的蓝天白云,空气污染录得新低。意大利旅游圣地威尼斯昔日人头涌涌、摩肩擦背的画面再不复见,反而出现鱼儿于河道畅泳、天鹅于桥下依偎的奇景,也令网民啧啧称奇,并开始反思昔日人类的经济模式对自然环境破坏之大。可惜各国政客为求挽救经济,疫情未息已经催促重启经济、复工复产,显然未有汲取大自然对人类的警示。
西伯利亚漏油污染及热浪侵袭,再次反映盲目追求GDP增长、肆意开发天然资源,以维持主要为已发展地区的少数人类长年以来的高污染消费模式,根本已经无以为继,甚至将会以下一两代子孙的福祉甚至存亡为代价。在此极为恶劣严峻的生态灾难正在倒时,各国政客依然追逐经济利益,甚至淡化事件的严重性,拯救地球的重任实在要靠全球以下而上的方式推动,更要从改变个人的生活习惯及消费模式入手,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