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地建“香港城”是馊主意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因疫情而延期的人大、政协“两会”即将召开,民建联为此特意在周一(11日)公布23项建议和提案,包括认识中国历史和国情、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能力,以及提升港珠澳大桥效益等。这些都是积极、值得落实的建议,但民建联亦提出一个馊主意──在珠海市桂山岛及港珠澳大桥珠海段南侧指定水域填海建造“香港城”,届时每处可至少提供1,000公顷未发展用地,理论上有助解决香港的住屋、经济发展瓶颈等问题。我们并不质疑民建联的良好用心,只是它用错了方法。香港应当理好自己的问题,而不是轻率地要求内地帮忙。

值得留意的是,今次并非民建联首次提出类似建议──它在去年“两会”提出于广东省建设“香港村”,争取豁免限购令和内地税制要求。可见,即使过了一年,民建联的“套路”没有多大改变。

香港不缺土地

在内地建设“香港城”背后有一个假设:香港自身土地不足,但这是事实吗?《香港01》不只一次指出,香港并非没有土地,只是土地不在港府手中。香港有近4,400公顷农地,当中四分之一由四大地产商所有,但这些资源却一直被闲置;香港还有不少用作兴建“丁屋”的“乡村式发展用地”、用作货柜场和停车场的“棕地”,更不用说粉岭高尔夫球场。只要妥善规划,就能避免浪费土地,问题是政府一直没有魄力向地产商、乡事派等既得利益群体“宣战”。

民建联去年9月曾在报章登广告,呼吁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条例》广建公屋,证明它明白香港有土地可用。既然如此,何须外求?民建联长期扎根社区,想必了解基层所需,因此应当以公众利益为由,持续向政府施压,并且向地产商、乡事派晓以大义,促使对方放弃不合理的既得利益。但迄今为止,我们还未看到民建联有足够承担。

恐输出本地社会问题

民建联的建议不可取,不仅因为它无视香港有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还因为它有违社会公平正义。因为港府的政策问题,香港寸金尺土,在内地兴建“香港城”的倡议有可能异化,经济能力不足的香港人就要考虑返回内地居住,变相向内地“输出”香港的住屋问题。“香港城”除了建屋,还会建立商场、戏院、学校、安老院舍等,处理不当可能会占用内地资源,加剧内地负担。可见“香港城”不但不是对症下药,反而会衍生更多副作用。

明明香港有条件解决自身问题,为何要求内地帮忙?为何在陆港关系因反修例运动而变差时,不必要地加剧内地人对香港的恶感?出谋献策时应该更加谨慎,这是香港第一大政党应有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