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上下班车厢逼爆 或成疫症爆发危机
公务员3月2日起逐步恢复回办公室工作,不少公司亦跟随政府的步伐要求员工回公司上班,繁忙时间交通回复拥挤。但以往逼爆车厢的情况,在疫情当前已不只是不舒适的问题,更潜在疫症传播风险,政府必须正视。
3月5日,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实用预防医学》刊登了一篇论文,分析湖南一名患者乘搭空调小巴和客运大巴时传染多达11人的案例。其中在密闭大巴内,病毒最远的传播距离为4.5米。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了疫情期间乘搭交通工具的风险。
密封车厢的危机
当然,这宗湖南个案中传染者和被传染者均没有戴口罩,与香港大部分市民戴口罩的情况不同。然而,因为缺货或种种原因,难免有乘客未能戴口罩,公共交通工具中的传播风险始终不能低估。比如有的士司机反映,即使知道乘客发烧也无权拒载,只能尽量调校车窗,保持空气流通。对于普遍空调密封的巴士和地铁,情况尤其值得忧虑。九巴陆续改设通风窗以加强空气流动,减低疫情传播的风险,值得其他公共交通公司考虑。
因此,除了靠市民自觉配戴口罩防疫,减少公共交通上的传播风险,政府也应讨论能否效仿澳门,规定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时必须配戴口罩。当然,澳门政府统一负责口罩供应,才有条件实施这规定,所以香港政府若考虑实行这样的政策,应同时保障市民拥有口罩。
交通班次与乘客密度
其次,即使未能强制所有乘客配戴口罩,公共交通的乘客密度也是关键。相对于湖南案例中并未坐满的通勤密度,香港人满为患的巴士情况更令人担心。香港公共交通本就客流量大,再加上巴士公司因2月整体载客量较过往急跌四成,削减了班次,3月陆续恢复上班后相当拥挤。多区居民反映,减少班次的安排让每班车人满为患,担心车厢挤逼会令病毒更易传播。
对此,运输署实应与公共交通公司协调以及加强班次监管。尤其是早前黄大仙区议会揭发,九巴的部分削班其实并未得到运输署批准,运输署更加不能坐视不理。的确,疫情之下巴士公司需要考虑收支平衡,但同时也不应不顾念作为一间企业在特殊时期的社会责任。而政府亦可考虑予以相应的补贴,与企业共度时艰。根据新的研判,此次疫情或持续一至两年,是一场持久战,因此唯有政府和公共交通企业合作,增开班次,才能尽量减低市民出行的风险。
尽可能在家工作
无论如何,人多聚集仍有风险。政府是为了逐步恢复必要的公共服务,才采弹性工作安排让公务员恢复工作。企业实不应将此解读为疫情已有所缓和,以为可以“回复正常”。对于一些可以在家办公岗位,企业仍不应盲目要求回公司。对于实在需要回公司处理事务的人员,公司更应采取弹性时间安排或轮班制等措施,尽量减少通勤人流。这亦是在为香港社会的防疫做贡献。
疫情拐点尚未明朗,且按照新的研判抗疫之路仍然道阻且长。在人流密集的香港如何防范公共交通成为新的传染爆发点,实需政府、市民和企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