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肺炎】高官捐薪能否振奋香港士气?
新型肺炎持续有确诊个案,百业萧条打击市民生计,香港社会可谓士气低落。会计专业发展基金的召集人林智远周日(23日)建议,特首林郑月娥应牵头带领问责官员捐献两个月薪酬,以援助基层及弱势社群,并作为抗疫失妥的问责。对比立法会刚通过的300亿元防疫抗疫基金,三司十三局首长的总薪酬只算九牛一毛,但港府不善处理政治危机,各司局长的确予人离地、不懂民间疾苦的观感,可能令人认为不值得领取高薪。就此,问责官员必须反思。
林智远周日批评港府把关不力,且无力处理“口罩荒”等问题,抗疫工作令人失望,故期望问责官员能捐出两个月薪酬,牵头援助基层及弱势社群。林又认为,尽管此举属杯水车薪,但由于不少打工仔受疲情影响,须减薪或停薪留职,若政府官员能自觉行动,则能振奋人心。
捐薪背后的民怨
财政上港府不缺抗疫资金,而高官捐薪的总金额只合计约1100万元,但社会出现捐薪之建议,反映的是官员处理危机不善、民望低落之问题。即便出身于会计界的林智远,亦深明“政治只是观感”的道理,惟在政圈打混多年的港官,却一直忽视政治言行带来公关灾难。一如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早前在网志表示,自己以私家车出入办公室,没有乘座公共交通工具,连续22日没有戴口罩,这变相可将口罩留给有需要人士。诚然,罗局长所述确实有如其事后解话,只是“分享事实”,但其“陈述式”的言论,也难免予人离地的政治观感。毕竟当下除了仍有大量民众没有足够口罩抗疫外,更有不少基层市民为了糊口,“被迫”乘座公共交通工具出入工作场所,实在难以将口罩留给有需要人士。这可见罗局长的智商虽高达160,但肯定不是政治上的“智商”。
再者,香港官员向来薪酬算高,但其表现不滞,自然令市民更加不齿。举例而言,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刘怡翔些周在立法会会议的回应不对题,被批评“发梦”,有负其公帑薪酬。目前特首林郑月娥的月薪为约41万港元,仅次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而三局十三局的问责官员,月薪亦逾30万港元之余,更是本港入息中位数约20倍。若港府响应林智远的提议,主动捐薪,不但难以对个人的财政产生捉襟见肘的影响,更可向大众展示出自我牺牲的管治魄力和精神,成为各行业的指标,从而缓解民众对港府的不满。一如2012年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也曾因民众对生活成本上涨大感不满,同意减薪36%。减薪肯定无力解决楼价上升和收入愈见不均,但亦能给予外界共渡难关的“观感”。
“政治只是观感”
其实政府官员以外,部份商界人士已展示出共渡时艰的诚意。肺炎肆虐令本港百业萧条,食肆和零售店首当首当其冲,在解雇潮和结业潮此起彼落之际,艺员古天乐投资的名厨酒家虽已暂停营业,但亦给予员工放有薪假期,且明言不可裁员。同属饮食业的太兴集团和叙福楼集团亦采用“削上不瘦下”的眼光,针对地削减管理层或正副主席的薪酬。不管上述共渡时艰的举措是出于真情或假意,但在公关形象和振奋士气传媒报导的考量上,至少亦能换得“良心雇主”的加许。
香港的高官应该明白,“政治只是观感”,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姿态,都可能赢得掌声,也可能令社会民怨载道。港官一向予人技术官僚的观感,只强调专家和科学家的意见,有欠人性地体察民间疾苦,没有像古罗马谚语中“同侪之首”(first among equals)的政治和道德榜样,某程度也是不善处理公关工程使然。一如前特首曾阴权在2007年竞选连任时,抛出“我会做好呢份工”作为口号,随即惹来不少批评,认为曾阴权抱有“打工仔”心理,只会依循上旨,没有理想和历史使命感。纵然好些批评实属过分解读,但毕竟所有参与政治、且能成为公众领袖的人物,其一言一行都无可避免会被公众以显微镜检视和解读,才会衍生出“政治只是观感”这一老掉牙的说法。因此,当社会有高官捐薪之建议,重点不只是捐薪与否,而是其背后反映的问题。香港的政治领袖必须设法在政治观感上展现出同舟共济、同侪之首的风范,为离地形象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