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肺炎】设指定诊所遇阻 政府须重拾领导力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新型肺炎在香港社区爆发的风险日增,但反对政府设立地区指定诊所的力量不减,无助及早控制疫情之余,亦令医护人员和求诊者不安。指定诊所并非理想安排,但总比没有好。面对社会的恐慌情绪,政府要起领导作用,居民和代议士更须放下政治成见,从社会防疫的大局着想。

医管局早前公布18间指定诊所,打算接收轻微发烧或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病征的病人。诊所会提供治疗及病毒测试,有配套分隔病人,亦会调整通风系统。惟指定诊所未启用,附近居民已群起反对。刚过去的周末,九龙湾丽晶花园、南葵涌、长沙湾李郑屋均有居民连同区议员抗议选址。丽晶花园的游行后来出现堵路,前几天葵涌和大埔的诊所更被人纵火,幸而无人受伤。

反对声音的三个理据

即便是对疫症感到恐惧,但恶意破坏诊所,打扰病人和医护人员,怎样也说不过去,滋事者必须绳之以法。而对于和平的示威游行,政府也要细听他们声音,在防疫工作上尽快重拾民意领导力。

反对者主要举出下列三个理由:一、新型肺炎病毒比沙士“狡猾”,部份带病毒者没有病征,或者早在发病前已经传播病毒。现时已有难以追踪的社区感染个案,居民担心指定诊所邻近民居,控制疫情不成之余,反沦为社区爆发点。二、另外,参加者均指摘政府独断独行,没有咨询居民意见。三、政府不及早全面“封关”,致病毒走进社区,设指定诊所是加害社区。

指定诊所利大于弊

推出指定诊所的原意是鼓励呼吸道病者集中求诊,及早识别怀疑个案送往医院,免得留在社区传染病毒,减少私家诊所接收新型肺炎的机会。中大医学院教授许树昌亦同意指定诊所安排,认为可减少其他病人在急症室感染的不必要风险。每区设置一个,有助居民就诊。虽然指定诊所邻近民居,但新型肺炎病毒主要透过飞沫和接触传播,只要保持社交距离,相信可以减低受感染机会。

大批市民参加游行,反对长沙湾赛马会诊所变指定诊所。(欧嘉乐摄)

随疫情来袭,目前社会相当恐慌,甚至部份人不理性地反对所有指施。政府要打破僵局,必须从根源入手。医管局可到区议会讲解方案,详述防御社区感染措施,居民亦可凭社区经验,提供反建议。即使部份人在听完政府介绍后,依旧反对选址,但民情管理的工作还是要做。若然做法给人先斩后奏的印象,反弹只会更大。

早前在入境管制上,政府就是错失良机,更令社会被“封关”此简化了的口号牵着走。诚然,政府后来在控制市面活动及跨境人流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内地入境人数已大幅下降。不过,政府仍未立例在疫症时期禁止病人在接受医生诊治时瞒报谎报资料,转机检疫到现在仍有漏洞,显示仍未尽全力切断感染链。政府可以做得更彻底。

早知信任是关键 政府何不及早开药

若疫情受控,毋须启动指定诊所,那是最理想情况,但社会亦要预备广泛社区感染。必须承认,设指定诊所并非完美,但权衡利弊后,好处仍较坏处多。医管局需要设法防止诊所出现交叉感染,在这前提下,居民和区议员能够审时度势,接纳这抗疫措施。

不论是反对指定诊所还是检疫中心,骨子里仍是社会对政府缺乏信任,不相信政府为民着想,连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聂德权亦承认缺乏信任导致控制新型肺炎疫情倍添困难 。但缺乏信任反映的正是政府没有领导能力,在公共卫生危机中无法树立应有的领导权威。既然知道要取信于民,当局就要根治问题。这不是空喊一句“同舟共济,重拾沙士精神”就能成事,而是政府开诚布公,化解市民忧虑。要令偏激手段不再有市场,考验的是官员危机处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