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小城市长参选美国总统 何解成为传媒宠儿?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距离美国总统大选仍有一年多,而民主党这边厢的参选人已经是人满之患。本来在芸芸众多参选人中,除了一直遥遥领先的前副总统拜登(Joe Biden),以及联邦参议员兼上届初选希拉里的对手桑德斯(Bernie Sanders)外,获主流媒体追捧者,是年轻靓仔,被喻为党内新星的前联邦众议员奥罗克(Beto O'Rourke)。然而在一个月后,一跃成为传媒宠儿的,竟是比46岁奥罗克还要年轻九岁,印地安纳州一个小城市南湾(South Bend)市长,出生于1982年的37岁布蒂吉格(Pete Buttigieg)。他周日(14日)正式宣布参选时,其已在党内初选首两大州份的民调中已排名第三,仅落后于拜登和桑德斯。究竟这位小城市长会什么能耐,能得到主流传媒的垂青呢?

布蒂吉格最受人瞩目的,是拥有一份自由派选民梦寐以求的履历表。他在哈佛大学修读历史和文学,更担任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学生顾问委员会主席。其后来取得了享誉国际的罗德奖学金(Rhodes Scholarship),负笈英国牛津大学修读哲学、政治学及经济学硕士,并以一级荣誉毕业。

除了其学历彪炳外,布蒂吉格亦会操马尔他、西班牙、意大利、法国、阿拉伯、波斯等多国语言,更自学成挪威语,凡此种种都成为传媒争相报道布蒂吉格的新闻。布蒂吉格亦曾为美国海军预备役情报官,曾被派驻阿富汗,又是第一名公开的同性恋者参选总统。

在参选演说期间,布蒂吉格与其丈夫查斯登(Chasten Buttigieg)在台上拥吻。(路透社)

布蒂吉格在2011年以29岁的龄赢得南湾市长之位,成为当地百年来最年轻的市长。南湾位于印地安纳州北部,为美国传统的工业重镇。但自从1960年代斯图贝克(Studebaker)汽车厂倒闭,连带区内制造业逐渐外移,南湾成为美国中西部“铁锈地带”(Rust Belt)的一部分。在上届总统选举,特朗普便是凭这些经济破落的工业旧城支持而力压希拉里当选。单是南湾市所在的选区,特朗普便以近六成选票大胜希拉里。布蒂吉格出身“铁锈地带”,自然让外界对其能在特朗普手上抢回这批选民寄予厚望。

然而除了他会七国语言、哈佛牛津毕业、有一位同性丈夫外,布蒂吉格的政绩就只有在区区南湾小城的七年经验。尽管据主流媒体报道,他把这个小城打理得不错,但对比起美国总统兼三军统帅的重任,寂寂无名的南湾实在不值一哂。虽然奥巴马当初参选总统时也是一个新人,但奥巴马至少也有担任联邦参议员的经验。

至于布蒂吉格的政见,有人发现他在2000年高中时的一篇得奖文章,内容竟有关他初选的竞争对手桑德斯。他在文章中十分欣赏桑德斯在美国多年恐共的氛围下承认自己为社会主义者的勇气。布蒂吉格批评当时充斥美国政治生态,为了不得失选民而争相走中间路线,奉行因循温吞,寻求妥协的犬儒主义,又称赞桑德斯凭着热诚及才能,对抗此种政治机会主义,以赢回选民对国会的信心。

布蒂吉格的自传,题为“回家最短的路”,曾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路透社)

布蒂吉格在高中时代的文章,反映了他对今天美国社会政制崩坏有深刻的洞见,并认为桑德斯的左翼进步主义主张,为治美国政治腐败的药方。不过时隔19年,布蒂吉格似乎想走一条跟桑德斯截然不同的路线。他仍未有具体政纲,却已表明他虽然支持全民医保,却反对取缔私人医保,与桑德斯取消私人医保的立场不同。其表态有兴趣参选以来,布蒂吉格也一直跟党内左翼保持距离,似乎想走一条中间路线。

主流自由派媒体从布蒂吉格有意角逐参选以来,便一直争相追捧报道,内容却大多是他会说挪威语、他拿罗德奖学金、他很聪明、他很年轻、他是同性恋者等此类花边新闻,对其政见所知根本不多。虽然作为哈佛牛津毕业的37岁同性恋者,其履历表得到亲全球化、支持平权的自由派精英垂涎自然不过。而因主流媒体的追捧,布蒂吉格在民调中也大幅攀升,从一个闻所未闻的素人,变成一个仅落后于拜登和桑德斯的热门人选。

有看过布蒂吉格的演说或访问,也许会认同他善于辞令、表现成熟、应对得体,与今天椭圆办公室的主人简直是云泥之别。不过假若主流媒体只强调其个人特质而忽视其政纲,则恐怕无视了现时美国社会亟需的变革。上届希拉里便大打保险波,希望单凭其知名度以及自由派媒体的保驾护航胜选,具体政策方面却乏善足陈,回应不了一般平民的声音,结果给提出多项大胆出格政纲的特朗普打败。

这次布蒂吉格角逐白宫入场券,会一如他19年前文章所说般,当一个打破犬儒主义中间路线的信念型政治(conviction politics),还是重走过去20多年,温吞犬儒而遭人民厌倦的共识型政治(consensus politics),很快便有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