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涌西站讲咗近廿年仲未见影 居民通勤时间损失点样计?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发展局局长黄伟纶推销“明日大屿”计划时,提倡“运输基建先行”,市民搬入新区前已有公路连接,三至五年内有铁路接驳。这有别于过往规划次序,即待新发展区人口增多后,才兴建铁路。纵然市民对“明日大屿”计划疑虑重重,但运输基建先行的概念正确,可避免新区沦为孤岛。可是,三至五年的差距仍不理想,铁路建设应与入伙期同步,尽量方便居民出行。
无论如何,黄伟纶的话,对于东涌居民,尤其是逸东邨居民来说,定会感到不是味儿,因为他们苦候了十多年,政府仍欠他们一个铁路站。政府须与居民共议方法,补偿通勤和生活之苦。

现时东涌人口约为114,000人,而随著多座公共屋邨及屋苑相继入伙,同时政府将于第99、100区兴建两座合共容纳29,000人的大型屋邨,预计东涌社区人口将继续膨胀。(资料图片/ 黄伟民摄)

不少人认为,东涌位处铁路线的首站,又有不少巴士线来往香港各区,交通未至于太差。现实是,东涌新发展区幅员甚广,除了东堤湾畔、富东邨贴近东涌站外,较晚入伙的公屋逸东邨、迎东邨、满东邨,以及私楼蓝天海岸、映湾园、升荟等,也需要乘巴士到铁路站,或者要私家车代步前往市区。如要步行往市中心,动辄需要十五至二十分钟,但乘车也不会缩短时间,因为居民经常要大排长龙,上下班情况更为严重,费时失事。纵然运输署与巴士公司不断调整路线和班次,仍未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当区区议员接受《香港01》访问时,直言“区内交通十分难搞”。

政府早有计划在逸东邨附近建站,有立法会议员和当区区议员称,房屋署曾告知2001至2004年初入伙的居民,日后会有东涌西铁路站。此外,规划署在2000年公布的“东涌第三期发展计划工程”,也显示了在东涌西的填海范围内拟建铁路站。

东涌西延线及拟建东涌东站的初步概念方案。(铁路发展策略2014)

然而,建站日程迟迟未见踪影,相信是因为东涌人口增长放缓。政府在1996年估计东涌在2011年完成所有填海计划后,人口将达到32万,在2007年的《经修订的大屿山发展概念计划》,东涌目标人口下调至22万。即使如此,在2016年,北大屿山的常住人口只是8.6万,计及工作人口也可能是十余万,远未及当初数字。近年落实东涌东填海计划,将容纳更多人口,政府因而再上调预测,预计2030年东涌新市镇人口为27万。

运输及房屋局在2009年表示,东涌未有任何新建车站决定和时间表。直至2014年的《铁路发展策略》,政府才重提兴建东涌西站,当时初步订出落实时间为2020至2024年,另建议在东涌东填海区新加东涌东站。不过,政府至今仍在评估港铁的规划建议书,通车遥遥无期。

至于东涌东填海区,政府估计首批居民最快在2023年入伙,但东涌东站最快要2026年才启用。运房局去年回应,指会按需求提供适切的路面公共交通服务,令人担忧逸东邨的乱象会否在东涌东填海区重演。

事后回看,若果东涌西站在本世纪初开展工程,并于十年后启用,相信已大大分担逸东邨、满东邨约2.5万名居民的交通流量,履行对居民的承诺。此外,部分服务该区的巴士则可调配至新近入伙、在东涌站以东的公屋和私楼地区服务。

显然易见,政府过往先有人再建铁路的思维是落后,漠视“开荒”居民出行之难,对东涌人来说,政府更是辜负诺言,十多年来浪费无数候车、坐车时间。其实,东涌居民的不满,又岂止交通服务不周?居民几经争取,政府才落实兴建公营街市和市镇公园,至于文娱中心等公共设施,仍只闻楼梯响。就算是现已投入服务的设施,例如市政大楼、图书馆、体育馆、游泳池,大都邻近市中心,远离市中心的居民,难以经常使用服务。当出行和生活配套也不足,居民又如何对社区产生归属感,提升生活质素?

诚然,此刻东涌线增建车站,车务压力会百上加斤。日前运房局回复立法会特别财委会的议员提问,指出每平方米四人计,去年每小时最繁忙路段的载客率,东涌线奥运至九龙站一段已达95%,而受制于轨道和信号系统,短期内难以再加密班次,意味着新车站只会引来更多人流。乘港铁并非理想方法,但居民至少在巴士以外,多一种大众运输选择。

政府和港铁必须清晰交代东涌西站的发展日程,而且在新站落成前,政府须制订措施补偿邻近居民的时间损失。可行做法之一,是政府补贴市民交通费,以金钱量化补偿,例如注资至邻近东涌西站的居民或在业者的八达通户口 ,或者主动增加区内巴士转乘港铁的优惠额。

东涌居民的交通困局警醒政府,日后的新发展区,包括东涌东、洪水桥、新界东北及东大屿等,勿只依据人口量断定兴建铁路的优次,等待客量上升才开展工程,应顾及已入住居民的出行安排;更理想的规划,是通车配合首批居民迁入时间。交通网络完善,居民才不会住在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