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澳巴士站的九张“治愈”椅子 既小确幸 更道出施政需贴地
九张自发设置的椅子,表达街坊的心意,不忍长者及其他有需要者久站等候巴士。街坊担忧政府不近人情,把椅子如垃圾清走。政府和巴士公司需要理解民情,增设永久座椅。此外,官员应多多向市民取经,以民为本,吸纳改善社区建议。官民从小事建立互信,在商讨大事时,定能减低阻力,实事求是解决争端。
《香港01》报道,将军澳翠林巴士总站候车处,近日放有一排家用座椅。据悉,这是因为巴士班次疏落,街坊不忍候车长者长时间站立等候。
2016年的《施政报告》已落实预留八千万元,在巴士站设椅子及到站显示屏。相关措施陆续落实,但翠林邨则未见踪影,或许不在加设名单,或许只是时间问题。无论如何,街坊善意补了一笔,值得肯定。
诚然,这类街坊椅子非翠林邨独有,也见诸于西贡、大埔等新界郊区巴士站。设施简单又实用,而且摆放位置合适,不是背向马路。比起早前葵芳的社区艺术品“安全岛”,鲗鱼涌的“不能避雨亭”,以至其他社区大白象装置,椅子更具价值。
街坊、区议员担心椅子被清走,是因为政府官员不时死板地理解和执行法规,硬把椅子当垃圾。若果官员真诚服务社区,关顾居民需要,他们应该赞赏街坊,告知街坊设置正式座椅的时间,并诚如当区区议员所说,期间椅子可以保留。
那边厢,居民必须明白,有些看似利民的措施,或会损害他人利益。同样是椅子,若果放在行车路中间的石壆,“方便”途人攀过,增加驾驶者风险,那就难以过关。
不过,这也是检视过路位置和时间的机会,例如能否把巴士站迁移至行人天桥或斑马线附近,减少途人因为“追车”而乱过马路。
正因社区设施跟民众息息相关,又容易牵起争议,政府应更主动广邀地区居民提供改善提议,再衡量能否付诸实行。蕴酿措施期间,如能制造一些原型(prototype),则能更易判断措施是否可行。
艺术家程展纬留意到,有街道清洁工在垃圾桶顶的烟灰缸加锡纸盘,方便清空。笼统来说,小盘就是原型。这既反映现时垃圾桶设计要翻箱倒烟灰,增加工友工作量。但另一方面,其实一个小改动,就能帮工友一个大忙。政府最近改革垃圾桶设计,在其中一个选择,烟灰缸可以拆出来。
《01观点》早前介绍“MAD 创不同协作”早前与康文署及一个荷兰智库合作,试行改造深水埗保安道图书馆,令场馆活动内容更切合地区特点和需要,及后有公共图书馆仿效。
随着人口老化,街道、社区需要更多便利长者出行的设施。民间组织“多磨建社”去年设计了靠在路边围栏的长椅,无人用时可以折叠,节省位置。座位中间有缝隙可以疏水,缝位阔度容许长者钩挂少量袋装物品。组织认为长椅在多山多斜路的中西区尤其重要,给长者和身体不适者半路休息。
当然,这设计未必可到处使用,弯多路窄和车速较快的地方,长者背着马路坐会有危险,在其他地方问题较小。再者,他们有产品原型,有助实地测试,改善设计。
小事大意义。当官民在社区、牵涉公帑较小的事务上建立互信,商讨大型工程和争议设施时,相信会减少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