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房局话拆唔拆 陈帆烦上加烦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港府落力推销管理楼市新措施,陈帆当然不例外。特首林郑月娥尤其关心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工作量太大,日前提议分拆运输及房屋范畴,重组政策局。的确,早在 2007 年运房局蕴酿成立之初,社会已批评曾荫权政府不应勉强凑合两个关系较低又互不统属的范畴于一个政策局,但上届政府重组不成,导致陈帆今天要为房屋和运输议题奔波。
“拆局”之说昙花一现,林郑今天(7 月 3 日)回应没有重整时间表,陈帆继续为运输烦恼。假若架构重组有助施政,政府不应轻易放弃,考虑把房屋归入土地规划的政策局,运输归入商务经济,甚至创新及科技局,推展智慧城市。但不论拆局与否,如果部门之间各自为政,遇事则推卸责任,政策局如何重组也不会解决问题。

陈帆指,若分拆运房局工作,期望继续处理房屋政策。(张浩维摄)

成立运房局 曾荫权直言管辖范畴联系欠奉

把运输及房屋范畴并在一起,是曾荫权政府的主意。曾荫权在 2007 年重组政策局,重整董建华时代的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和环境运输及工务局,成为运输及房屋局以及发展局。

外界对此举不明所以,曾荫权坦言重组政策局的组合“在表面看来未必有很大的联系”,部份原因是“平衡工作量分配”。

平情而论,运输和房屋关乎民生,而且,在都市规划上,不乏支持“交通主导的发展模式”(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即连系人口、活动、建筑物和公共空间,善用土地资源,设计多样化及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的通勤方法。若果官员处理得好,将能赢得港人掌声。

再者,外界一向认为,运房局的正副局长有分工,例如上届的张炳良熟悉房屋范畴,邱诚武则由曾荫权时代已担当副局长,分管运输。今届陈帆上任,副局长苏伟文则曾担任房屋委员会辖下财务小组委员会主席达十年,分管房屋范畴。

梁振英2012年上任前力推“五司十四局”改组方案,最终于立法会拉布下搁置。(资料图片)

施政错误丛生 政策局卸膊 运房局成众矢之的

好景不常,新局成立不久,香港大型运输基建连番错失,房屋分配失效,加上严重意外,运输及房屋两大范畴风波不断。高铁、港铁、港珠澳大桥工程延误、超支、建造工程事故频生,楼价不断攀升、公屋兴建落后,还有南丫海难和铅水事件,运房局也难辞其咎。

另一大问题,是运房局没有掌控土地供应的权力,权在发展局。过往有报道引述运房局和发展局不合拍,发展局拨给运房局的地皮,不少是细碎,要房委会花时间平整,兴建公营资助房屋的数量也有限。此外,在运输范畴,两局也曾经推卸责任。在港珠澳大桥人工岛移位一事上,记者追问发展局,时任局长陈茂波指路政署会交代,局方“实在没有资料可以提供”,而路政署正是从属运房局。

可以想像,如果运输基建范畴拨归发展局,一来土地和房屋资源使用可以统一处理,二来有关基建工程进度的资料会较整全。

上届政府曾经提出“五司十四局”方案,运输及房屋局有机会分拆,重组成房屋规划地政局及运输及工务局,但因为梁振英执意与成立文化局、增设副司长等项目捆绑一起,在立法会拉布下搁置重组。张炳良无以把运输事务交托他人,直至离任。

港府近年矢志发展智慧城市,惟本港现时并非每间运输机构皆有提供数据。(资料图片)

重组目标不妨大胆 结合运输与创科

房屋与土地规划归一,无可非议。运输范畴的下场如何,可以商讨。其实,在竞选特首付间,曾俊华和林郑月娥也提出分拆运输及房屋局。曾俊华则提出成立规划、地政及房屋局和运输及工务局。林郑的政纲是把土地和房屋范畴合并,并突显海运和空运产业。因此,拆局是落实政纲的步骤,而二人也有意回到昔日架构。

与其回复昔日体制,不如有创新思维。政府积极推动智慧城市,何不将运输部门并入创新及科技局,把开放数据、智慧出门、电子支付等科创目标,率先实践在公共和个人交通工具,以及运输系统。当然,正如“01观点”所言,现任局长杨伟雄蹉跎岁月,阻碍香港创科发展。成立合并科技和运输的政策局,必先撤换杨伟雄。

林郑今天被问到分拆运房局的问题时,她强调暂时完全没有这个计划,又指面前很多工作“逼著去要做”,不想分心在架构重整改组,不会短时间内会展开这项具复杂性的工作。(张浩维摄)

不论重组与否 首要打破政策局界限 合力解决香港问题

陈帆是工程出身,但属意拆局后掌管房屋,因为他上任时承诺“要解决香港人嘅住屋问题”,也因为㓥房居民困境而哽咽,相信他真心服务社会。林郑此刻澄清无意短期拆局,陈帆唯有再多管运输一会。他受命当局长,受了俸录,不能怪责架构庞杂,必须兼顾两者,并且与副局长适当分工,切勿轻视运输基建和服务。在此之上,运房局必须与其他局署合作,尤其是发展局,杜绝各自为政,更不能遇事卸膊,撇清关系。否则,任凭政府调动部门,施政依然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