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奖2018.观点】一项基金不够用 香港电影要建多元资助体系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即将于4月揭晓,翁子光2月在《香港01》撰文点评提名名单,指今届名单反映出香港电影的弱势,整体成绩犹不及去年,“敏感”及“本土”港片不见踪影,惟寄望香港中生代导演不要过于埋首系列及商业妥协作品。言之灼灼,满寄香港导演对香港电影业的忧心。
电影要发展,人才和资金一样都不能少,但香港现时依赖“电影发展基金”,而其投融资主体、对象、政策都过於单一,政府也没能建立具规模的电影扶植体系,相比其他属意发展电影的国家更是区区小巫。电影是高风险产品,若纯粹市场主导,则新导演新电影、中小成本电影往往存活无门;倘若政府资助不能解影业发展的燃眉之急,则只是隔靴搔痒、杯水车薪。政府应尽快策略性检讨现时的资助计划。

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将于4月 15日举行,今年主持是张继聪和蔡卓妍。

纵观本届提名作品,五部最佳电影提名《追龙》、《拆弹专家》、《相爱相亲》、《明月几时有》、《杀破狼.贪狼》都是合拍片,本土制作的港片则多在其他提名上见惊喜,例如被称为零负评港产片的《29+1》获得七项包括最佳导演的提名,《黄金花》获得四项包括最佳男女主角的提名等。

“01观点”早前已厘清,香港和中国的电影合作由来已久,各有特色,无谓如成龙所讲拍“中国片”才是好,也无谓将“本土特色”作为香港固步自封的理由。但须知,“合拍片”和“港片”的确存在差异,这一个差异往往决定了该电影是否能完成从创作、制作到发行的漫长过程,也影响一部电影的规模、效果等,这个差异就是资金。

延伸阅读:【金像奖2018.观点】香港电影应保持本土特色 成龙说法不符现实

电影发展基金问题重重 首部剧情片可一不可再

“拍电影要赚钱,不如去起楼”,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电影行业的高风险性。各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地电影的生存空间,会采取例如财政补贴、信贷、基金资助、奖励、税收减免等手段,对本国电影予以一定扶持。

电影发展局又在2013年推出“首部剧情电影计划”,从电影发展基金中拨款,原意推动电影新作,但其要求苛刻,只有“第一部”长片可以申请政府的基金,缺乏持续性,而且名额有限,之后影人只可透过不断申请民间小规模基金的资助或凭电影公司投资。但坊间基金又大多具备题材及内容限制,且金额不多。

另外审计署2012年的调查报告指出,要成功申请电影基金需申请人先独立取得第三方融资,以证明电影在商业上可行,但这项要求对于电影新作实质上也是一道门槛,是不得不做的“鸡肋”。例如审计署发现第三方往往就是申请者本人,而业界人士就反映若自己都不投资、他人更难有投资信心。此外,电影基金的使用也存在宣传费用超支,令政府未能收回全数电影融资成本的问题,虽然电影基金不应只为赚钱,但宣传费用超支触碰的是规则,若政府认为拨款不够,则应增加拨款上限。

政府可参考外国经验 建立多元投融资体系

资金资助是电影产业的基础政策,需要投入产业资本而非投机性资本。法国、美国及韩国的电影资助体系,值得香港参考。

和香港一样,法国将电影作为重要的文化产业,而法国的电影投融资机制运作顺畅,近年已经可以摆脱对票房的完全依赖。制片公司是法国电影的主要投资方之一,投资电影的企业可以享受最多50%的增值税减免优惠,投资风险低,因而能够鼓励制片公司参与。另一个投资者就是法国政府,但其资助资金不是来自政府拨款,而是来自影视产业本身,从由包括在法国上映的外国电影(约占电影总数的60%至70%)的所有电影门票中,提取多种税源。除此之外,法国的民间资本也受到鼓励,法国文化部和财政部共同成立的融资局也会提供贷款担保,而利用电视支持电影发展也是法国的特殊策略之一,法国相当多的电影是由电视台参与和联合制作。

电影《黄金花》获得电影发展基金资助,算是幸运儿。(剧照)

美国的电影基金对电影作为文化艺术的资助更加明显。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The National Foundation for the Arts)主持对非商业性电影的扶持,其通过增值-资助模式,能让艺术基金会每资助一美元,都能通过配套资助、后续捐赠、营业收入等方式,产生七至八倍的价值,因此艺术基金会每投入一亿美金,就会通过附加资助令总金额超过七亿元。美国的民间资助、公共资助也很多,各州府也会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来吸引资金投资电影。在这迷宫一样复杂的资助体系中,其实“国家”没有扮演任何角色,是靠州政府、社团及个人自发组织。

韩国主要利用“电影辅导金”来扶助青年电影的创作,主要发放对象就是电影学院学生和进行独立电影制作的导演,用以进行实验短片、纪录片和艺术独立电影的制作。最高可申请相当于总制作费30%的资助,而且毋须偿还。韩国也运用金融手段来提供多元化的融资,包括从民间搜集资金的电影投资基金管理机构、投行等,政府还出面为一些电影制作公司作担保,令融资机构不是血本无归。

完善电影基础政策才能吸引电影人才

《香港01》早前采访多名电影业界人士对财政预算案的看法,多人均指有资金聊胜于无,但香港电影发展除了不断拨款之外,人才不足、场地受限也是大问题。业界声音反映香港电影青黄不接的现实,但人才的培养需要政府有长远、全面的电影政策,而资金政策是其中的基础。

+2

政府虽每年都有向电影发展局及基金注资,资金数目也不算少,但在其使用、分配、手续、门槛上仍有大量改善空间。另外,政府应研究建立多层次、多元的投融资体系,在保证、鼓励青年导演、艺术电影、中小成本影片的发展空间之后,令潜在的青年影人看到前景,才能吸引人才源源不绝地加入香港的电影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