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补选.观点】泛民力量被削 政府切勿自喜 DQ后遗未解
立法会补选揭盅,建制派从泛民主派手上取得两席,选票数目持续上升,势力更稳固,泛民未能夺回立法会直选组别的否决权。从大局来看,候选人的地区表现,较以往影响立法会选情。单靠政治明星空降参选,力量有限。追源溯始,整场补选是因为立法会议员宣誓风波,及后参选人被取消资格而起,政府打压反对阵营意图明显,徒添社会撕裂。政府必须放弃政治追杀,早日令选举重回正轨,党派之间能够有序竞争,推动政制发展。
泛民建制此消彼长 直选经验、地区工作更显重要
补选的投票率一向比换届选举低,当建制派的票源稳定,泛民胜败就取决于选民投票意欲。再者,两阵对决,难以尽吸比例代表制下,同一阵营但不同光谱的选票。一如所料,泛民三区的得票率和得票数字均下降。在港岛区,泛民区诺轩对战建制派陈家珮,得票比例已经拉成均势,泛民当年称颂的六四比,或者五五对四五已成历史。在新界东,范国威当选,但得票数字较2016年换届选举和补选低,反映未能集合所有传统泛民及本土阵营的支持。
无论如何,今次泛民的当选者也有共通点,即是在地区工作多年,深耕细作,再去参选立法会。仅以二千多票饮恨的姚松炎,以往也走访不同地方,了解居民需要,尤其协助屋苑推动环保,值得其他地区工作者学习。可惜,他的竞选工程来得太晚,在补选提名期临近才宣布转战地区直选。更托异的是,在泛民初选后,姚松炎和冯检基争议出选资格,泛民内部大伤元气,民协资深成员谭国侨事后检讨,指民协成员落力动员,但也坦言选民自有选择,意即未必“过户”投姚松炎一票。
投票率低加上选情吃紧,碍于资源有限,直选选举工程经验欠奉,每一项竞选工程有些微失误,例如放弃启德选区或者摆街站时间地点错误,也导致票数流失。反观,对手郑泳舜早为深水埗区议员,加上建制派组织票牢固,竞选期间也少有丑闻,是取胜关键,打破补选泛民取胜的往绩。
过往政圈有一种印象,即在立法会选举,明星效应可以顶替地区工作。这种想法曾经见效,出名的例子是梁国雄或者公民党的律师,但现在已经不能作准。观乎今次选举表现,泛民中人在衡量参选胜算时,需要多加看重地区表现以及选民支持度,评估有否能力进军议会。泛民要好好总结经验,如何在资源紧绌的劣势下,打好社区桩柱,为未来的补选及换届选举与建制派竞争。
DQ 困局未解 阻碍政治政团发展
今次补选,源自政府取消不符合宣誓规定的立法会议员,补选期间再次出现取消参选资格争议。《香港 01》去年社论指出,指梁振英以敌我矛盾看待民主派,藉宣誓争议摒除姚松炎、刘小丽等对手,加剧社会撕裂,“01观点”也批评现届政府以剥夺香港众志周庭参选权打压非建制派,无助社会大和解。工联会成员黄国健认为郑泳舜当选是“市民认为政府DQ无做错”,那只是片面之词,忽略另外一半选民投票给姚松炎以及其余泛民候选人的讯息,也不代表政府行动正确,政府更不应沾沾自喜,无视市民不满。
选举主任处理候参选人资格含糊欠理,民间无从准确判断政府不容许甚么政治立场,随时触碰地雷,更难以合理时间部署选举工程,窒碍政党发展和表达意见的自由。港人的政治权利来自《基本法》,不应轻易设限。政府不能偏袒建制派别,必须澄清参选准则,以及厘清选举主任的职权。政团有规可依,也有助部署日后选举,稳定香港的政治格局。
选举过去,泛民选民及助选团在网上检讨败仗原因,当中不免有自责也有埋怨,当中不少慨叹泛民政团表现每况愈下,不能真心诚意投选候选人。眼前还有另一场立法会选举补选及明年底的区议会换届选举,泛民只有从过失中学习,超越党派成见,才可带领选民争取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