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铁加价多得局长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港铁公司星期二(3月26日)宣布,平均票价将增加3.09%,并称已照顾了市民的负担能力。

港铁票价按机制调整,加价的结果可以说早定。早前已知综合消费物价指数同比上升2.4%,而港铁的物业发展利润能只为票价拉低0.6个百分点的增幅。加上星期二公布的运输业名义工资指数同比增加5.2%,方程式因而得出3.2%的加价结果。

虽说这次加价再次触及封顶机制,增幅不能高于本港家庭月入中位数同比上升了的3.09%,但加幅只会延后两年实施而非取消,市民早晚要付出代价。

港铁去年利润77.8亿,当中42.8亿来自经常业务,20.8亿来自物业发展。中期及末期股息合共每股1.31元,相当于港铁与股东分享的利润高达81.4亿。但是就因为票价调整机制,港铁现在又可以名正言顺、大条道理上调票价。这是为什么去年票价机制检讨后,我们直斥政府生生世世厚待港铁

虽说新机制下,票价调整与物业发展的利润直接挂钩,例如赚50亿或以下即扣减0.6个百份点加幅。但政府不顾咨询收到的反对意见,同意港铁取消特别扣减以及分享利润机制,为现在的3.2%加幅埋下伏线。如果0.6个百分点的特别扣减仍在,现在会否仍有触及封顶机制的高加幅?如果分享利润机制仍在,市民还可以享有总共1.25亿元的优惠回赠。

去年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形容新机制是“政府和港铁花了最大心机和诚意得出的成果”,又说市民“能够从一个温和的票价调整幅度和各项票务优惠中受惠、有获得感”。现在多少市民会对此认同?即将生效的3.09%加幅、延后两年的0.11%加幅,市民有获得感吗?

立法会议员田北辰批评票价机制未包括车站及商场租金和广告收入,加幅因而未获扣减。议员张欣宇亦认为应改以港铁基本业务利润挂钩,不只看物业发展。这些都不是新意见,上次咨询已有建议认为港铁基本利润达到某水平便不应提高票价。我们甚至提出港铁应以物业及商场的百亿利润来补贴车务经营,使票价大幅减少六、七成。问题只在于作为大股东的政府,作为主责官员的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是否愿意缔造更公平、更有利于基层市民的铁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