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仔时薪54.7元毫不过分 勿夸大涟漪效应 政府应身先士卒
民间团体乐施会日前倡议推出“生活工资”,每小时54.7元,并促请香港政府及有能力的雇主带头落实。逾五十元的时薪看似叫价颇高,但换算成一人住户月薪,也只是1.1万元,这足以揭穿官方最低工资时薪34.5元是何等脱节。
事实上,大部分基层员工时薪已追近生活工资,只要工资调升按部就班,对企业开支的影响有限。再者,商界也会受惠于消费增加,故实不应渲染落实生活工资的反效果。
54.7元时薪非洪水猛兽 只是最低工资太低
生活工资的最重要意义,是工资足以保障基本的生活水平,让雇员养活家庭,其标准较最低工资高。乐施会倡议生活工资多年,日前公布《香港生活工资研究报告》,定出工资金额为每小时54.7元。研究团队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调查了在职人士及家庭成员的日常开支,再参考统计处住户开支统计调查和人口普查之中,食物、住屋、其他必须开支的细项,估算一人及三人在职家庭的每月基本生活开支,分别为11,021元及20,448元,再将之转为时薪,定出生活工资额。假设一名全职工作者每月工作26日,每日工作八小时,平均时薪为53元,三人在职家庭的平均时薪则为56.5元,两数平均得出54.7元。
生活工资时薪逾五十元,貌似吓人——即使法定最低工资在2019年5月调升后,时薪为37.5元,生活工资仍是最低工资的1.46倍(“01倡议”主张提升最低工资至每小时70元,相信更“吓人”)。然而,正如上段所说,若改用月薪表达,生活工资金额其实毫不夸张。大众有此错觉,只是因为最低工资实在太低,加上部分商界也对以最低工资,即月薪9,000元聘请基层员工,才令人“习以为常”,却没有考虑这样的薪水根本难以过活,努力工作亦不能脱贫。
更可悲的是,领取最低工资的员工,相当部分是政府外判工人,提供洁净、保安、废物收集等服务。细看数字,有约万位外判工领取最低工资时薪,占3.73万名政府外判非技术员工近三成,另外也有七成半外判工时薪不多于36.5元。可以说,生活工资是法定最低工资的照妖镜,也是政府的照妖镜。
勿夸大涟漪效应 目标可分段落实
当然,在雇主眼中,企业成本愈少愈好,对于劳力密集的行业,加薪会摊薄利润,也会引发涟漪效应,拉高中层员工薪酬,甚至令生意亏蚀。代表纺织及制衣界功能界别的立法会议员钟国斌,在接受媒体访问时直言生活工资不切实际,企业会把额外成本转嫁消费者,香港经济也承受不起;他特别忧虑经济前景不明,令员工得不偿失。
不过,自从最低工资实施后,所谓的涟漪效应有多大?的确,在2011年,政府落实28元时薪最低工资后,基层员工薪金明显上升,连带上级的薪金也上升,但其后最低工资每两年增加一次,现时为34.5元,增幅为23.2%,跟同期通胀相若,涟漪效应逐渐转淡。
再者,根据统计处调查,在2017年中,每小时工资不足40元的雇员(不包括政府雇员)只有约29万人,占全部雇员不足一成。而且,观乎现时不少大型连锁食肆和零售店舖聘请员工时,时薪也达四、五十元,换言之,市场工资早以超越最低工资,贴近生活工资水平。雇主不应夸大生活工资及市场工资的差距。
可以预期,落实生活工资会否再次出现涟漪效应,关键在于落实步伐。假若生活工资是全港立法兼且一步到位,最底层员工的薪金抽升,中低层雇员的薪金有机会被再次拉高。不过,假若政府分期落实政策,并先由政府雇员及大型企业先行,增薪影响相信会较温和。
不应怪罪商界压低支出 关键是政府替雇员把关
不少雇主担忧在经济欠佳之际,提出生活工资不是时候。这种想法看似关顾员工,顾全大局,实为维护利益而已。担忧逆境将至的论调,不论经济好坏也会出现。在市场经济这个游戏规则下,企业谋取最大利益,游说政府和民间不去削减商界盈利,不足为奇。如果政府和民间任何时候也遵从商界意思,那么,诸如规管工时、工资、征税、集体谈判权等有益民间的政策永远也不能推进,雇员无从分享经济生产的成果。与其忧心未来,不如政府趁本地经济仍然保持增长,大力提振工资,以助雇员积谷防饥,平衡雇主雇员地位。
受惠于最低工资,基层劳工的薪酬过去几年显著上升,但远远追不上物价,普罗大众生活没有实质改善。这反映最低工资落后形势,而生活工资正好是参考目标。观乎劳工顾问委员会检讨最低工资也经历多番折腾,立法落实生活工资势必旷日持久。政府应先从直接、合约及外判雇员着手,做好榜样,吸引企业参加,合力改善劳工市场,还打工仔体面工资,体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