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案.观点】自负盈亏坏处多 政府应检讨房委会营运方式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政府下周三(2月28日)公布财政预算案,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称会继续投放资源在医疗及安老服务,相信这并非表示港府轻视房策议题。政府承担房屋开支的方式,有别医疗、福利及教育范畴。政府要求房委会自负盈亏,2014年底,为满足长远房屋策略订立的十年公营房屋供应目标,政府成立房屋储备金,支持公营房屋发展及相关基建配套。
多年来,政府及民间对房委会的营运模式习以为常,个中衍生不少问题,更产生公屋为社会长远负担的不良印象。政府有责任为市民安居,更应该趁有足够财力,纠正承担房屋开支的思维,考虑直接资助兴建公屋居屋,避免房策受盈亏窒碍。

房委会指未来五年的财政状况稳健,政府近800亿的房屋储备金久未动用。(资料图片)

自负盈亏“金刚圈” 紧箍政府房委会

自1988年起,房委会自负盈亏。在拆售物业给领汇(现称领展)前,政府虽然有一笔过注资,并与房委会重组资本协议,但房委会要自行为兴建和维修公屋居屋筹措资金,不论官方和民间也有居屋业主补贴公屋的说法。
 
当然,此说法未够全面,因为政府免却公屋居民地价支出,首置居屋也有三、四成市价折扣,等同部分地价成本。可以说,政府一直补贴公屋居屋。
 
其后,自负盈亏的金刚圈箍紧政府和房委会。2002年政府停建居屋及终止租置计划,房委会顿失收入,需出售物业套现以维持财政,导致领汇上市及再拆售资产,推展公共服务私营化,冲击公屋商户生计等恶果,政府至今仍一筹莫展。

【01观点】房委会盈余料增 于市民又有何益?

房委会财务小组委员会主席陈家乐(中)指房委会未来五年暂未需动用储备金。(余俊亮摄)

成立房屋储备金 加剧公屋负面印象

上届政府在2014年底订立十年供应28万个公营房屋目标,除了房委会储备及新居屋收益,预料需要额外1,000亿元建屋开支,故设立房屋储备金,并交由金管局投资,滚存本金和利息收入。日后房委会需注资,政府可向立法会财委会申请拨款。
 
此举虽打破自负盈亏的信条,惟确保房委会帐目健康,仍是政府和房委会的目标。当中显示政府谋划公营房屋政策,有别社会福利及教育项目,例如社会福利署鲜有因为多发生果金、长者生活津贴而出现赤字。
 
政府忧虑公营房屋是长远而又尾大不掉的负担,若由库房直接支付建屋恐拖垮财政,因此由房委会掌管财政,冀藉居屋收入补贴兴建公屋开支,把公屋居屋的收支扣连起来。成立房屋储备金以备不时之需,亦加深官民对公屋的负面印象。

房委会最新的财政预算预测未来5年建筑工程开支高达1,150亿元。(余俊亮摄)

房委会有盈余  财赤恐慌叫不响

综观房委会的帐目,未来四、五年财政不成问题。房委会2017/18年度修订预算,综合盈余为74亿元,2021/22年度综合盈余可望达92.9亿元。
 
当然,未来五年公屋每年兴建量少于两万个,远远落后于长远房屋计划,1,150亿元的兴建公屋开支,亦少于预期。公屋营运赤字只有4,000万元,也较几年前预期低约九成。房委会表示,陆续回笼的居屋收入可作补贴。房委会亦未估算日后“绿置居”恒常化后的售楼收入。即使公屋营运赤字预期递增至2021/22年度的32.4亿元,未来数年房委会现金及投资结余仍可望维持至少300亿元。房委会预计有足够资金应付五年内经常开支及推行建屋和保养计划,仍未计划动用滚存至788亿元的房屋储备金。
 
正因房委会自负盈亏的财政安排,加上政府未配合增建房屋,导致政府的公屋危机论失效,700多亿元的房屋储备金未能发挥更大效用。当然,悲观论者仍可高呼未来经济逆转,积谷防饥,储起盈余,注资基金,他日提取。然而,无止境的储蓄,实非善用财政的做法,遑论解决迫在眉睫的住屋困局,信守公屋三年上楼的承诺。

根据房委会数据,截至去年12月底,一般申请者的平均轮候时间为4.7年。(资料图片)

兴建万计公屋,开支不菲,政府也不应因为成本不轻而牺牲建屋质素。近30年来房委会自负盈亏的紧箍咒,既制造公屋是沉重负担的错误印象,更催生公产私有化的恶果,政府宜检讨房委会的营运安排。政府财政充裕,实有能力承担,不应固守房委会自负盈亏信条,应按计划及进度考虑直接资助兴建公屋和居屋。
 
乐业安居是民心所向,亦是有为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市民有可负担的住房,减省家庭住屋开销,减轻楼债羁绊,政府可有评估此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