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788亿房屋储备金动用无期 “有钱无地使”谁之过?  

撰文: 梁德伦 黄静薇
出版:更新:

房委会公布最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在过去一年公营房屋建筑成本全线下调的情况下,表明未来5年有足够财力应付建开支,毋须动用已滚存至788亿元的房屋储备金。事实上,去年底公布的最新《长远房屋策略》报告,已揭示未来10年仅能兴建23.7万伙公营房屋,较目标的28万仍有一段相当的距离,反映政府在公营房屋供应,从来只是“无揾够地起楼”,相反私楼的土地供应,却轻易超标完成。

房委会最新的财政预算显示,公屋及居屋的建筑成本均同比下跌1%和8%。(资料图片)

根据房委会刚公布的五年建屋计划显示,未来五年的建筑工程开支达1,150亿元,平均每年230亿元,惟公屋及居屋单位的建筑成本略为下调,一个公屋单位的建筑成本为86万、居屋则为95万,同比下跌约1%及近8%。当局解释主要是由于2016/17年批出的单标合约价格下跌。

房委会投标小组委员会成员、立法会议员卢伟国指虽然今年的单位建筑成本微调,但难估未来是否会维持跌势。(资料图片)

居屋建筑成本下降近8%  入标价普遍下调

房委会投标小组委员会成员、立法会议员卢伟国表示,虽然建筑成本理应随通胀而增加,惟多项因素皆会影响成本升跌,当中最关键是相关地盘的难度,“如果地盘三尖八角,有斜坡,单位数量又少咗,咁单位成本就会上升。”

他续说,参考过去的入标价,当中地基工程的成本比房委会预期低,以单一工程计算,超过一半的承办商入标报价时,平整土地、打摏等地基工程的成本亦比预期低,相信这是影响单位价格升跌的主要原因之一。

卢伟国指,价格会视乎其他客观因素而浮动,例如业界担心未能顺利承接政府工程,对公司有营运有所影响,“宁愿落标价低少少。”不过,卢伟国强调成本价格经常浮动,难以估算未来跌势会否持续,“既然平咗亦有机会贵咗。”

房委会指未来五年的财政状况稳健,政府近800亿的房屋储备金久未动用。(资料图片)

弹药耗用无期政府曾于几年前预告,房委会现金及投资结余将于10年后耗尽,变成“千亿赤字”,故未雨绸缪成立房屋储备金,为日后兴建公营房屋提供“弹药”。不过,房委会的财政预算过去几年一直有调整,推迟出现赤字的年份,亦令这笔经过两次注资、滚存至788亿的弹药,动用无期。

房委会财务小组委员会主席陈家乐(中)指房委会未来五年暂未需动用储备金。(余俊亮摄)

而政府近年每次更新的长策报告,其实揭示了房委会“有钱无地使”的窘境;运输及房屋局过去几年都在长策报告交代,未来10年的建屋目标始终“未跑够数”,欠数万个单位才达标,理由是政府始终未觅得足够土地兴建公营房屋。

不过,当局近年却在私楼土地供应达标甚至超额完成,某程度反映当局在土地供应上,依然向私人市场侧重。在这个大环境下,房委会要大量建屋出现赤字要求注资的时机,看来仍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这笔近800亿的储备金,只能“再放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