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权贵保育高球场 或迫港人走上抗争之路
近日,土地供应小组开始讨论粉岭高尔夫球场发展问题,政府抛出一个似是疑非的发展方案,表面上回应了公众诉求,实际上却低估高尔夫球场的可建屋数量。一众权贵以至《英文虎报》社论多少都以此方案为基础,提出保留高尔夫球场,惟其理据薄弱,漏洞甚多,难以令公众信服。
为保高尔夫球场 不惜歪理连篇
《英文虎报》反对发展粉岭高尔夫球场,原因之一是楼价高企难下,在高球场建屋也无补于事。这说法实在大谬不然,须知香港楼价高企的原因之一是供应不足,政府自然要地尽其用,尤其是粉岭高尔夫球场本是政府土地,只要租约一完,高尔夫球会就要无条件归还,政府不需要动用《收回土地条例》也能收回土地,相对于收回私人农地、棕地较为容易,故此,粉岭高尔夫球场必然是发展的优先选项。
此外,虽然政府的部分发展方案、全面发展方案分别只能提供4,000个、1.3万个住宅单位,但是坊间早已指出方案低估建屋数量。政府的部分发展方案是以高密度发展,至于全面发展方案,则将高密度发展的范围缩小,严重低估了高尔夫球场的建屋数量。
政府也许忧心若然该地段的人口过多,会增加邻近地区的交通压力,但是“生地转熟地”需时,政府可以做好规划,甚至兴建铁路系统,纾缓交通压力。政府近年建屋可谓见缝插针,无论是绿化带、公众设施用地都绝不放过,如今忽然关心当区的交通压力,显得甚为突兀。实际上,无论是古洞北、粉岭、洪水桥、东涌、元朗南新发展区均是毗邻已发展新市镇,如果增加交通压力可成反对发展高尔夫球场的理由,政府岂不是要将新市镇扩展计划全盘推翻?
更何况,收回高尔夫球场也不一定只兴建私楼,由于该地段是政府土地,政府可以全数发展公营房屋。大概《英文虎报》社论作者眼中只有私楼,漠视了28万正在轮候公屋的市民,观乎房委会的最新数据,公屋轮候时间已由4.6年回升到4.7年,政府理应及早解决燃眉之急,而非冷眼旁观。对于中产人士而言,房协也可以利用高尔夫球场恢复兴建“乙类房屋”,让夹心阶层也能入住出租公屋,政府更可以推出与市价脱勾的居屋,助市民安居乐业,完全不受楼价影响。
至于保育生态等理据,就更难令人信服。观乎去年11月土地供应小组发放的《善用现有土地》文件,在210幅具房屋发展潜力用地当中,一共有90幅位于绿化地带,这些绿化地带绝大多数是郊野公园的缓冲区,而且属于天然生态资源,非如高尔夫球场般经过加工、需喷洒农药来维持“生机”。如果要保护生态环境,政府就必须有优次之分,先发展高尔夫球场,才发展珍贵的绿化地带。
一众权贵向来主张发展至上,如今忽然谈起保育,实在令人不齿。犹记得当年政府推出东北发展计划方案,其弊病可谓荦荦大者,当时一众反对派青年就力陈发展方案破坏生态,一众建制中人当日对此视若无睹,何以今日又忽然成为“保育人士”?
东江水管问题就更不足为忧,现时逾二十万港人居于㓥房之中,受尽业主剥削,区区重置东江水管,又何足挂齿?“01观点”早就指出,港府滥用东江水,已为内地带来沉重压力、阻碍供水地区的经济发展。水费连年增加,政府也应该自食其力,增建海水化淡厂,自给自足。
官员说法超乎常理 侮辱市民的智慧
一众权贵为保住高尔夫球场,已经到了违反常识的地步。民政事务局局长刘江华在出席立法会会议期间,竟言粉岭高尔夫球场去年举办的高尔夫球活动达12万场,又强调“这是事实陈述”。有媒体就此查问粉岭高尔夫球场负责人,其场次计法竟然是一人一场,若4人一起打球,也会以4场计算,而且不一定打足18个洞,也算作一场。此计算方法实在超乎常理,刘江华如果真的照单全收,无疑是在侮辱市民的智慧。
政府保住高尔夫球场,也许就是要保住会籍价格。《香港01》就曾指出,粉岭高球场的会籍价格总值可达70亿元。如果连同其他私人会所的会籍,总值更是上千亿元计,一旦政府收回这个全港最大的私人会所,或会引起连锁效应,令会籍市场波动。拥有会籍者,一般都是上市公司、上流社会中人,政府一向偏袒权贵,自然致力保育高尔夫球场。
事实上,政府的管治阶层也不乏“高球爱好者”。《香港01》报道,有5名行会成员拥有相关球会会籍,当中包括在2013年批评“收回高球场是仇富”的叶刘淑仪。这些存在利益冲突的政客在会议应该不容置喙,但是翻查立法会纪录,叶刘淑仪以至林建锋等竟在会议期间力陈己见。
近日,叶刘淑仪接受提问时曾提到“(香港)连个似的高尔夫球场都无,与中国三流城市有甚么分别?你看现在深圳这么多球场!”事实上,香港除了粉岭高尔夫球场,还有位处西贡的滘西洲高尔夫球场。叶刘淑仪在2015年曾在立法会发展事务委员会批评造价8.9亿的元朗-上水单车径“驶咁多钱”,又指潮流是跨境踩单车,因为“内地空间大,风景又靓”,审计署就曾批评私人会所只收取象征式地价,身为行会成员的叶刘淑仪,又有否向林郑月娥痛陈保留私人会所会令库房收入减少,呼吁一众城中富豪回到内地打高尔夫球?
在高尔夫球场的议题上,是谁令民生改革窒碍难行,可谓昭然若揭。香港房屋供应不足,市民身陷水深火热,原因之一是政府的管治阶层不乏社会既得利益者,他们漠视民生困苦,置市民权益于不顾。如果一众高官、管治阶层不欲放弃既得利益,作出合乎公众利益的决定,那么抗争将会是市民的唯一出路;但必须谨记,到时走上街头将绝不止关心政治的青年,而是一众长期被压迫的贫苦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