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心阶层】有限智能学童 不获教局SEN津贴 家长求助无门
一幅关于平等与公平的图画是这样的:三个高矮不同的小孩站在同一个围栏面前,最矮的孩子因额外获得两个木箱垫脚,终能像最高的孩子一样,看到围栏外的风景。因有额外支援,他能享有与他人同等的权利。
不过,今次故事的主角,是位处中间的孩子,他同样不够高看清风景,却因不是最矮,而无法获得垫脚箱,只能从围栏的空隙,模糊地感受围栏外的风光。
一些被确诊为“有限智能”的学童,智力处于“正常”与“弱智”之间,纵然学习面对极大困难,却不获教育局承认为SEN(特殊学习需要)学生,没有额外支援,连老师都明言“冇嘢帮到”。即使他们智力不如同龄学童,却仍要应付不合适的课程,经历不断轮回的挫败。
《香港01》早前报道,现正于主流小学就读小五的心心(化名),早在还未上学之时,已与别不同:“其他小朋友5、6岁已懂得砌lego,一齐学跳舞时亦无问题跟得上,但心心却不懂⋯⋯知道她‘engine’唔快,有时觉得个女无乜logic,个脑好似唔识转。”母亲Sue忆述,心心曾接受政府发展评估,被评为发展迟缓,此后便一直接受言语治疗及相关训练。
至小二时,心心学习明显追不上同龄学童,光是中文抄书写百多字,也动辄用上2小时,成绩亦未如理想,老师遂建议心心做SEN评估。至心心四年班时,才终被教育局教育心理学家评定为“有限智能”,一般而言,IQ100分属智力正常,69分则属低弱智能,换言之获76分的心心,智力较正常水平低一截。
有限智能不获学校个别支援
Sue收拾失望心情,只寄望心心能赶及于考小五呈分试获额外加时作答,以免影响升中。可惜,校方表明“有限智能”不属任何一类SEN,心心没有资格向教育局申请每年1.2至2.6万元的学习支援津贴,甚至未能因确诊“有限智能”而得到任何额外帮助,即使“写得慢”是心心其中一个明显问题,校方亦不能获安排加时考试。眼见小学六年生涯即将完结,心心却依旧徘徊于考试平均分合格边缘,Sue饱受困扰,坦言“唔知点拣中学”。
融合教育政策下,8类的SEN均各自有针对性的调适方法:
例如读写障碍者,可获考试加时、放大卷、老师协助读卷;自闭症患者,可获安排隔离考试;智障者,公开试可获安排于原校考试等;
亦可获教育局额外津贴每人每年最高2.6万元
而SEN情况严重者更可获度身订造“个别学习计划”,校方、教育心理学家、家长等会定期开会讨论进度。
不过,以上的针对性支援,“有限智能”学生均无机会得到
相关文章:【IQ76误当100】“教育心理学家”评估出错 累学童迟求医
相关文章:【IQ76误当100】心理学家资历不尽不实 专家斥政府零监管肇祸
学校明言“冇嘢帮到佢”
心心的情况并非个别例子。正于主流小学就读小三的浩浩(化名),同样于学前已被评为发展迟缓,小学三年从未在任何测、考、默中取得及格。母亲钟小姐指浩浩学得慢,经常“唔明人讲咩、游魂”,做数学功课遇应用题也需旁人协助解题才能完成,父母一度以为他有读写障碍,岂料小二下学期,被教育心理学家评为“有限智能”。钟小姐一心以为,跟其他SEN学童一样,学校会提供协助。但当钟向教育心理学家查问协助方法时,老师竟多番代答“冇嘢帮到佢”,更在不同场合再三强调“有限智能”不属政府支援学障类别。
另一间小学、专责统筹SEN事宜的老师亦承认,他任职的学校会为轻度智障生设计“个别学习计划”。但根据现时制度,“有限智能”的学生并非教育局明文规定的支援对象,除部分成续有两科低于40分的学生可以“成续稍逊”学习支援津贴,其余的都不能申请该津贴的,只能以其他类型津贴,如“加强言语治疗津贴”,尽量协助他们。
那时才发现原来“有限”的(支援)情况竟比读写障碍更差!
社区支援缺乏 难自救
及后,浩浩虽获安排入读抄写与功课量较少、学障生较多的班别,却仍无针对性支援,成绩仍旧“满江红”。学校似要放弃浩浩,母亲却不会放弃儿子,她上网搜寻资讯力图自救,又到社区中心求助,却发现相关资料匮乏,坊间虽有不少针对读写障碍、专注力的训练,偏偏没有针对“有限智能”的专门课程,就连社工都无法告知该如何协助浩浩。钟坦言觉得“有限智能”者是“夹心阶层、高不成低不就、冇人理”。
香港大学心理学系首席讲师王洁莹指,“有限智能”生一般同时有数种不同种类的学习困难,但不是每种都严重到可于评估时发现,她更指,即使部分人有读写困难,都会被归咎于智力问题,专家甚至未必会为他们进行读写障碍测试,因而未能获承认为SEN,取得支援。明爱计划主任余健敏则表示,有限智能生特征不明显,属“隐形”的一群,故社区支援发展得较慢,目前未见系统性的支援,“只能每种学障支援都做一些,但太多训练又会令他们吃力”,处于两难。
中小学:“有限智能”生有实在需要
有一直关注融合教育的中学副校长坦言,观察到“有限智能”生并非单纯的“成绩稍逊”,却是实实在在需要特别协助,例如学得慢,要个别分拆某些知识来教,更明言“IQ只有69但家庭支援较好的轻度智障学生,有可能比IQ有71属有限智能的学生‘醒目’”。但由于“有限智能”生不受制度保护、支援,他们往往容易被老师,以至整个社会忽略。他认为,教育局应正视这群学生,让他们得到同等支援和重视。
张超雄:立法具逼切性
对此,教育局回复指现时针对SEN生的学习支援津贴等,也支援有限智能学生。不过记者翻查教育局的《全面推行融合教育运作指南》,有限智能不属任何一类SEN,甚至全文均没“有限智能”字眼。
张超雄:立法具逼切性
教育局回复指,现时针对SEN生的额外支援,也支援有限智能学生。不过,除学校老师及家长均反驳“‘有限’申请不到学习支援津贴”,记者翻查教育局的《全面推行融合教育运作指南》,有限智能不属任何一类SEN,甚至全文均没“有限智能”字眼。
立法会议员张超雄批评,融合教育一直忽视有限智能的学生,令他们活在“夹缝之间”。他解释,有限智能不是教育局列出的8类SEN之一,而该批学生的成绩虽然偏低,但又未必符合成绩稍逊的要求,令他们的需要一直未受到承认。张又指,另一方面,特殊学校的收生要求是轻度智障,即IQ70以下,令IQ刚好在70或以上的有限智能生,亦夹在主流学校和特殊学校之间,身分尴尬。他续指,本港以往有3间技能训练学校,如炮台山循道卫理中学,但自从334制推行后,几间学校都已有所改革,有限智能生亦相对没那么容易可以入读,故认为教育局更不应忽视他们。
张指欧美国家、中国、台湾都已立“融合教育法”,当中英、美、台更清晰列明必须为每位SEN生设个别学习计划(IEP),从上而下保障所有有需要的学生,包括有限智能生。他认为,学生不能等,香港也应尽快立法。王洁莹则建议当局应将有限智能生纳入“第二层支援”,而学校亦应根据他们的评估结果及每个学科的情况,为这群学生统筹不同训练及调适的优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