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仔三哥日卖5万碗米线 辣足20年上位有“秘方”
辣未必是一种味道,但在谭仔三哥米线创办人谭泽群(“三哥”)手中,却变出酸辣、麻辣及煳辣3种汤底、9个级别,由此奠定全港米线一哥的地位。
成名要趁早,首家“谭仔”早于1996年开业,起初只卖清汤底米线,两年后推出麻辣和酸辣汤底,已经打响名堂,引来四方食客,包括蔡澜及谷德昭。2000年,三哥开了第一间分店,开始连锁式经营起来。20年过去,店舖数目增加至51间,日卖约5万碗米线,成功背后有何“秘方”?
摄影:吴钟坤
适逢今年是“谭仔三哥”成立20周年,记者劈头便问:今天的“谭仔三哥”跟当年有何不同?陈年历史题,还以为会得出严肃的答案,岂料三哥幽默回应:“没有什么不同。唯一是未死,三哥还在,仍有呼吸!”
笑了数声,他才轻描淡写地说:“没有实质的不同,慢慢演变成这样。”于香港扎根20年,发展成全港最大规模的米线连锁店,“车仔面”式、辣度任拣的改良版云南米线,成功攻陷80、90后香港人,还入选米芝莲推介美食,岂能一句讲清。
辣汤底独步米线界
祖籍湖南的三哥笑言是“用辣椒养大”,将辣与米线结合,在饮食界杀出一条新血路,听起来顺理成章。“香港人吃辣可以说是我教识!以前哪有人如此卖粉面?最多台面有罐辣油,你要几多少便落多少,但我们不同,辣味同汤底是‘全接触’!”
的确,提起“三哥米线”,一定联想起令人百般滋味在心头的辣味汤底——酸辣﹑麻辣及煳辣。辣未必是一种味道,却有程度之分,成为俘虏食客的最大撒手锏。三哥称,他用印尼米椒、湖南辣椒及四川海椒等入馔,取各种辣椒的香与辣。开业之初,他以自己的吃辣标准将麻辣分为特、大、中、小级,但此举却把许多吃不了辣的港人拒诸门外,“早期分4种级数,但许多人连小辣都应付不了!食完后‘伸晒脷’!所以先衍生出2、3、4和5级小辣,后来加埋10小辣,凑够9级。”
现时,谭仔三哥8款汤底中,以麻辣汤底最受欢迎,占了四成,叫人吃上瘾,亦是多回头客的原因之一。三哥称,较早前在Facebook专页做了一个“民意调查”,发现最受欢迎汤底依次是大辣、小辣、中辣及10小辣,清汤底则位列第5位。嗜辣的三哥解释,辣汤底让人有“越级”挑战的冲动,细致的分辣制度还有其他好处,“10年前我们已设立投诉机制,当时收到不少食客投诉汤底不够味,但我已行中央工场制度,味道应该好统一,后来我发现,原因是不够辣!如果你食中辣,给了小辣,是不好食的,辣决定味道!”
坐镇中央工场 幕后发功
以辣起家,分店数目由1间发展至51间,即使三哥有三头六臂,同样分身乏术。如何确保每间分店的食物水准保持一致及稳定,是连锁食肆面对的同样问题,一子错可以满盘皆落索,“开到20间分店时,已经觉得个‘棚’好大,这几年不断膨胀,每个动作都要好小心,51间舖每日都有机会出问题,真头痛。”三哥说。
为解决这个问题,他早在2006年已开设一个面积超过3万平方呎、员工人数约70多人的中央工场,由他每日“坐镇”,供应食材给所有分店。“中央工场好处是稳定,这间好食,间间都好食!因为工场负责前期生产,已是半制成品,汤底亦煮好,去到舖头就牵涉阿姐煮工,间间舖总有落差,但接受得到!如果所有原材料都在舖头处理,肯定不统一。”
食材去到分店,便由厨房女工“接棒”,务求令每间分店的米线不会“走样”,兼且不失米线“大大碗”的形象。“落多少粒丸、肉有多少克,都有指引,而且厨房姐姐煮开,十年如一日,用手感都判断到分量,偏差好少千万不要欺客,收了钱就要让人吃得饱,又不是什么高级食材!”20多款配料之中,以腩肉、墨鱼丸、鸡肉及竹笙最受欢迎。
香港人吃辣可以说是我教识!以前哪有人如此卖粉面?最多台面有罐辣油,你要几多少便落多少,但我们不同,辣味同汤底是“全接触”!
“懒肉勿演”口音女工够韧力
大碗夹抵食,自然博取掌声,店内操半咸淡广东话、问客人:“懒肉勿演麻辣生小,忍唔忍嘢?”的女工,更予人亲切感,形成“谭仔三哥”特有的市井文化,可能是全港最没有中港融合问题的地方。
三哥称,集团约有1000名员工,门市由楼面到厨房,几乎“全女班”上阵,并非性别歧视,只因饮食业请人难,新移民肯搏肯挨,于是一拍即合。“来见工的都是女人,好多女工是由乡里之间一个介绍一个,以贵州及四川最多。她们很够义气,绝对是两脇插刀,但不会插你两刀!”三哥笑指。
他又称,男性有爆炸力,女人则够韧力,“我做两、三个钟就‘谢’,她们做十几个钟都可以!”自言对管理一窍不通的三哥,现主力中央工场,管理及“度桥”都交给六弟谭泽强。不过,三哥也有自己一套管理哲学,“管理不是要时时看住员工,如果一拧转头便不同,问题就很大!最重要是用平等的心去对待员工,他们不是机器,起码要尊重他们。”
善用FB 与年轻人“埋堆”
阿姐的口音,同时也令谭仔三哥在互联网世界意外走红。有广东话守护神之称的欧阳伟豪(Ben Sir)更拍摄短片,帮衬谭仔三哥,称最挂住的就是落单姐姐的“谭仔三哥口音”,“冻链茶少田”、“勿演”、“懒肉”等成为高登潮语。
今年适逢谭仔三哥20周年,集团除了拍摄三哥自传式的微电影力“sell”其童年回忆,配合“谭仔三哥口音”姐姐落力演出,“自嘲好过畀人嘲”,集团市场经理李依华称。谁知只花一天拍摄的微电影,总浏览量更多达70万人次,亦令集团Facebook专页粉丝人数一日内增加逾万人,现时已有超过4万名“粉丝”。
从微电影,到开设Facebook及Instagram专页,以至观塘“尖东忌廉哥”主题店,如此紧贴潮流及善用社交网络媒体,皆因三哥的客户群主打18岁至35岁的年轻人,“硬销已不行!好似Facebook,我们平日每天都会用‘小编’的身分出帖文及回复留言,内容不能太离地,要紧贴社会议题,数天前我们转载了邝俊宇的帖文,网民很受落,如果只是分享三哥得奖的帖文,哪有人‘Like’!”李依华亦趁机调侃三哥一番。她透露,集团市场营销部于2014年方成立,只有3名员工,而每年的宣传开支达6位数字。
拒绝开加盟店
踏入20周年,谭仔三哥由长沙湾一间不显眼的细舖,发展到拥有51间分店的米线连锁店,来之不易。三哥透露,目前平均每间分店日卖800至1000碗米线,人均消费额介乎40至50元。以中位数计,谭仔三哥一年的营业额高达7.5亿元。
创业难,守业更难。三哥自言更加小心翼翼,平均每年开4至5间分店,以一间可容约120人的舖头计,开业成本大约170万元。不过,他透露,经常收到外间特许经营的查询,海外尤甚,近至新加坡,远至加拿大、瑞典斯德哥尔摩都有,但都遭他请吃闭门羹,“特许经营者都是老板,你也要负责,如果他们赚不到钱,不会放过你!”
不接受加盟店,又有否想过上市?“美心是饮食界巨人,都没有上市,我还是努力做好盘生意,对自己有个交待,钱是其次。”三哥耍手拧头的道:“我安于一间间舖‘砌出来’,管理不善会死得好快!老老实实做,不沾手任何炒卖,实业永远不会死!”三哥嗜辣,但生意上还是“走辣”为妙。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