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报】小说代理人谭光磊:中文书拿出去就要直接跟全世界竞争

撰文: 香港01评论
出版:更新:

如其外号“灰鹰”,谭光磊在华文出版业担当着普通读者看不见的隐形角色。
这位立足台湾,放眼国际的版权人,虽然不是小说作者,然而,说故事的本领,或属行内最专业级别。
撰文:红眼 | 小说家,媒体人,文艺杂志主编。旅居台北多年,曾获香港中文文学创作奖冠军、青年文学奖等。

读者不认识谭光磊,实属正常,尽管他跟无数畅销书作家和编辑关系密切。造访谭光磊位于台北的办公室,举目即见满目琳琅中外书籍,不过,藏书量最为惊人的,还是他本人,谈笑风生之间就能随口细说不同国家的作者及其著作,如数家珍,连出版年份以至出过多少版都记得。谭光磊形容自己是出版业的上游者,来得神秘一些,兴许如其外号“灰鹰”,是普通读者看不见的隐形角色,巡狩书店亦鲜少会注意到他的名字,然而,能够在书店买到某本新书,不多不少有谭光磊这个版权代理人的功劳。

总有人认为,文学不应涉及金钱交易,一旦沾上商业就会落俗,但在近年一片卖书不易的哀号中,谭光磊仍有办法将书卖出去,而且卖出国际。这不但需要专业手腕,对书的热诚,他或者比一般读者都要高。喜欢一本书,把它读完,最多就是几天时间。谭光磊则时有感慨,一本看好的书,往往苦候多年都不一定卖得出版权。“你可能很努力,也许明天就有人买了,也许明年,又或者再等三年也卖不掉。”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被谭光磊推荐的书,总让人有股冲动第一时间回去拜读。今日的谭光磊不是小说作者,是作者们的代理人,然而,说故事的本领,或属行内最专业级别。

身为版权代理人,谭光磊不是小说家,然而,说故事的本领,或属行内最专业级别。(受访者提供)

带着作者走向国际

谭光磊的版权之路走得很远。若从最近的故事开始,则要谈到香港推理小说作家陈浩基。屡获国际大奖,也曾被诚品书店誉为最受期待的香港作家,但陈浩基在香港的知名度直到目前仍不及在台湾和外国。能成功走出国际,谭光磊正是伯乐。数年之前,皇冠出版社和日本推理小说家岛田庄司合办小说奖,陈浩基凭《遗忘刑警》摘下首奖,其时谭光磊已看过他的作品:“我很欣赏前半部分,但因为我不太喜欢本格推理,后面的一些情节逆转,我就不是很喜欢了。不过,初读时就觉得甚有法国黑色侦探小说的味道,让我印象很深。”

“更早还有钟晓阳的《遗恨传奇》,我十几年前看过后就超喜欢,但因为这是老书,也没有特别的市场成绩,较难吸引外国出版社的注意。”版权交易涉及时势考量,像《1367》和《龙头凤尾》的成功,明显受惠于作家得奖和有可能拍成电影等市场因素。谭光磊深明此道,坦言书本身当然要好,但只有这一点并不足够:“毕竟需要提供一个切入的角度,或是一个阅读的理由。譬如说,是新书、畅销书,或者得了什么奖?会不会拍电影?一般常见的就这几种理由。”

在华文出版界,海外授权工作相对冷门,即使大型出版社都往往无暇顾及,原因是需要专业知识和人脉,外行人较难入手。再加上版税收入多寡难以预料,畅销书作家大部分不会依赖这一笔钱,能卖出往往只是锦上添花,对此并不特别在意。谭光磊是目前其中一个在华文市场能把版权洽谈做得专业的代理人。一家出版社的旗下作者有数得计,但他持续跟全球几百家出版社有版权往来,其作者群难以估算。

华文版权输出艰难

版权交易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输出,即中书外译,如《1367》的法文版;另一种是引进,也就是书店最常见的翻译小说,前几年港台热卖的《追风筝的孩子》,就是谭光磊的代表作。出道十多年,谭光磊并非一步到位,早年仍专注于翻译小说的引介,其后才接手难度更高的中书外译。两者虽然都是版权买卖,流程相若,却有主客之别。

谭光磊是不少重要外国书籍的引进者,其中就包括在华文界大热的小说《追风筝的孩子》。(电影剧照)

或应该说,是天渊之别。谭光磊叹喟:“以输出来说,几乎每一本能卖出去都是惊喜,因为实在太难了。”谭光磊解释指,最大差异在于语言的强势和弱势,以及市场的需求。外语(尤其英文)是强势、而华文在国际书市上相对弱势很多:“华文市场对翻译书的需求量大,本地编辑也都懂英文。外国出版社并不是每年都需要出版中文书,只是抱着偶一为之的心态,觉得间中出版一本中文书也无妨。因此,外国很少有编辑精通中文。我们还要帮他们做翻译,预先准备英文资料,写很详细的剧情大纲,其实也等于你在拜托人家,因为人家并不需要中文书。当中的难度差异是很明显的,你把中文书拿出去,就要直接跟全世界的书竞争。”

华文作品的输出一直都是逆境作客,谭光磊如打游击,偶有成功案例,除了有点运气,本身也需要洞察市场趋势,既知行情,也知国情。“版权输出国可以分为亚洲跟西方国家两种。亚洲国家的话,对中文书比较有兴趣的应该是韩国,而当中亦有几个因素。第一是韩国市场够大,他们学习中文的人比较多,两地文化也接近,因此不论是台湾还是中国大陆,版权卖到韩国的比例是最高的,而市场收益也相对的好。像陈浩基的《1367》在韩国就卖了超过一万本,算是畅销书。后来他写《网内人》,还没在台湾上市,就已经卖出韩国版权了。”

外国很少有编辑精通中文。我们还要帮他们做翻译,预先准备英文资料,写很详细的剧情大纲,其实也等于你在拜托人家,因为人家并不需要中文书。当中的难度差异是很明显的,你把中文书拿出去,就要直接跟全世界的书竞争。
谭光磊

至于西方国家,谭光磊则首推法国:“不论是中文、韩文、日文甚至越南文,法国整体对亚洲文化的接受度和兴趣都是最高的。很多华文作者如毕飞宇、阎连科,他们的书都是先有法文版。其他国家的编辑都是看了法文版,再去买版权。”他亦坦言,全世界最有用的当然是英文版,可惜中文书往往难以打入英语市场:“因为英语区的人基本上不看翻译书。相较之下,英国又比美国容易一些,美国的内需市场太强了,他们很少会看外面的东西。”

一本尚未出版的新书,能否大卖,金牌经纪心中有数,有时顺势而行,有时却执意行难舍易,其中分寸拿捏,用谭光磊的话说,“客观和主观感情都有一些吧”。若谈客观,难免拨一拨算盘:“小说还要看它的得奖和畅销纪录,以及有没有影视改编,也要留心外国的潮流。譬如说,前几年《列车上的女孩》大红,就引领了一波女性心理悬疑小说的热卖。”非文学的话,同样也是要看书类和市场趋势,谭光磊再举一例:“像去年颇为流行‘情绪勒索’的议题,或是‘被讨厌的勇气’,算是有点反传统的心理励志。以前教你当好人,现在则是告诉你不能当太好的人。非文学书与社会氛围关系比较大。”

近年《列车上的女孩》大红,就引领了一波女性心理悬疑小说的热卖。(电影剧照)

除了市场趋势外,客观上的最大难题是卖版权和卖书之间存有时差。“我们拿到稿子的时间很早,基本上外国刚签约,我们就已经拿到了,距离它正式出版可能还有一两年时间。在一本书还没有上市、未有市场测试之前,你要怎样说服其他出版社买下版权呢?如果我们的市场很好,编辑当然愿意先看稿子,但现在我们的市场不好,就算他们觉得稿子很好,也不一定敢出手,往往要等到外国出版了,然后依照实际成绩再去评估。”

上文节录自第102期《香港01》周报(2018年3月12日)《国际级说书人谭光磊 》。

相关文章包括: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敬请留意3月12日(星期一)出版的第102期《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