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独立玩具】Black Seed 血腥讽刺版权法杀死创意
曾几何时,香港是玩具制作之都,出口量全球第一,但自从制造业北移后,玩具业跟成衣、纺织等香港传统重点工业一样,逐渐消失。不过,近年人偶玩具厂牌Hot Toys和Enterbay,凭精致手工令香港玩具这商标再度扬威国际;除此以外,一众本地独立玩具个体户亦以另类方式,不买版权,不卖可爱,以二次创作、邪异、重口味等元素,为香港玩具业带来一股勇往直前的新浪潮。
摄影:余俊亮
我设计的不是玩具,而是人生。
人们常以“三岁定八十”来形容一个人性格和志向的根源,用这来描述香港首办公司Black Seed(BS)创办人Kenneth Tang的玩具生涯,也很恰当。原型制作与Kenneth儿时兴趣关系密切,当年物质不丰富,没有多少玩具,便怀着童真一尝“自己玩具自己做”。“小学时流行四驱车动画《爆走兄弟》,我便用发泡胶制作迷你四驱车,以数元卖给同学,赚来买零食已很开心。”虽未立志以原型师为业,却不甘成品流于粗糙。初中互联网资讯未发达,Kenneth便看二手模型书自学运用不同物料制作原型;当上网愈趋流行,吸收知识更广更深,方明白开发玩具的成本比买玩具高很多。
毕业后的工作虽与原型无关,Kenneth仍在网志及游戏杂志发表制作流程和教材,跟Comic World HK合办设计比赛,为得奖设计制作figure,他也向游戏公司自荐,取得设计原案工作,增添个人履历。正因公余时保持这份寄托,令他得以向玩具制作的专业领域进发,把兴趣操练成谋生本领,“2008年加入香港公司当原型制作助理,两年时间内技术和速度提升不少,直至公司再无发展空间,便北上工作,更长时间接触玩具生产,其中包括搪胶、3D的建模和打印制作也在那时学懂。”Hello Kitty、变形金刚、铁甲奇侠等大品牌都委托他制作原型,他也面对过几间公司挖角,技术和操守得到认同,成功为不少客人解决设计问题,累积了好评和人脉,遂于2012年开设个人品牌。
向版权制度“挑机”
首办Bloody Meki是BS的创业作,戴着宛如电影《得州电锯杀人狂》里杀人狂所戴之人皮面具,手上拿电锯和断鸭脚,穿著披满鲜血的围裙,恐怖中见黑色幽默。看到那圆鼠耳和配色,令人不禁冲口而出称呼它为“米奇”。“我不会叫牠做米奇呢!虽然人们有自由如此联想,但牠是Meki不是Mickey!”作为二次创作,Bloody Meki表达的是版权法的变质:“版权法原意系保障创作者的利益,确保作品不被抄袭;却渐渐沦为大财团垄断市场和创意的一种手法,动辄用来恐吓和控告别人,打击商业上的竞争对手。”他讨厌大财团花巨额买下很多抽象的图形组合,限制他人使用,令没财力寻求法律咨询的小公司、设计师投鼠忌器,效果犹如网络23条,“‘设计’是抽象意念,无具体量度标准,侵权定义很模糊。垄断图形及颜色组合的大财团可未审先判,玩弄版权法,使大家不敢触摸这模糊标准。”因此他选用了家传户晓的角色加以丑化,“用血腥风格来表达版权法的‘杀戮’本色!就像Bloody Meki手上的电锯,往设计师头上斩下来,令很多出色创意胎死腹中。”
Bloody Meki开发出不同变体,向《铁甲威龙》、《恐惧斗室》等电影致敬。手中鸭脚的原主跛脚鸭Bloody Duck,也跟另一只丧尸狗Bio Dog丧尸狗有关连,形成环环相扣的有趣人物关系,虽弄致甩皮甩骨、肚破肠流,难免令人联想到一些经典迪士尼角色,“那只是一只鸭和一只狗。”Kenneth晓有深意地再次强调。除寓意强烈的Bloody Meki以及样子滑稽的Boogen Monster等首办外,搪胶是BS的重要生产线,包括与香港品牌Angel Abby联乘推出之Marshmallow Uncle、“大怪兽”系列、“花生巨人”,以及开发中的“邪胶”—“尸童”,各有典故和设定。
大红的版权玩具委托的原案,比Kenneth自家原创玩具赚得更多,也曾因投资开发玩具失误而蚀大钱,但他仍坚持创作:“我追求的人生不止是钱,更有快乐。”BS曾参加亚洲各地玩具展,Kenneth认为台湾的玩具文化风气旺盛,比较之下,他认为香港人多数只对当红大牌如铁甲奇侠趋之若鹜,对designer brand和原创作品接受程度远不及台湾和外国,单纯因喜爱而支持本地新事物的人仍然很少,“‘国外红了在香港才受欢迎’的例子屡见不鲜吧?那买家出于欣赏而支持还是出于跟风就很明显不过。”
Black Seed专页:www.facebook.com/blackseed.figure
大变小的创意商机
曾几何时,香港是玩具制造的龙头。早于1940年代,香港已开始以劳动密集生产方式的玩具厂,发展至1960年代,本地玩具产品种类更趋向多元化,由塑料玩具发展至电动玩具,1980年代玩具出口甚至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玩具出产地,Rubber Duck、椰菜娃娃都是“香港制造”的经典玩具。及后,香港工业北移,玩具业也难逃一劫,成了夕阳工业。近年Hot Toys、Enterbay等专门制作精工人偶的品牌冒起,令大众重新关注香港玩具。一些collector也进化成toy maker,把兴趣变成职业,透过Facebook、Instagram等网络途径推波助澜,令大众更容易接触到本地独立玩具制作人,虽然本港玩具业的版图,不像从前般大量生产,但新生代的个体会运作模式带来的创意,看得到玩具制作在香港仍有发展空间。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