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独立玩具】LeeeeeeToy 不一样的阿当夏娃
曾几何时,香港是玩具制作之都,出口量全球第一,但自从制造业北移后,玩具业跟成衣、纺织等香港传统重点工业一样,逐渐消失。不过,近年人偶玩具厂牌Hot Toys和Enterbay,凭精致手工令香港玩具这商标再度扬威国际;除此以外,一众本地独立玩具个体户亦以另类方式,不买版权,不卖可爱,以二次创作、邪异、重口味等元素,为香港玩具业带来一股勇往直前的新浪潮。摄影:余俊亮
当初由“玩”想到“做”, 念头很简单, 不知能否达到; 但要不是有此简单的想法, EARTHLY便不会诞生。
首次浏览新玩具品牌LeeeeeeToy的官方Instagram,看见即将推出的首作“大地の子”EARTHLY,那色彩浓烈、充满欢乐氛围和迷幻气息的造型照,惊为天人。此搪胶公仔有很“萌”的地球笑颜、两款男女婴孩头部可供替换,酷似1980年代风靡全球的“椰菜娃娃”(Cabbage Patch Kids)和当红西班牙漫画家Joan Cornellà笔下人物,头形圆胖斗大、眼睛细小、憨厚傻气,跟肌肉起展的魁梧身躯对比下,视觉冲击巨大。通红壮硕的双臂末端不是手掌而是一对蝴蝶。反差元素和反常比例拼凑一起,古怪却奇妙,喜感浑然天成,跟LeeeeeeToy夫妻档成员Lewa和Lego的家一样,白色作基调之地板和墙身,构成窗明几净的客厅陈设;不同角落却伫立着各式各样的玩具,乱中有序,令玩具迷为之神往。这风貌独特的家居,同时是他们的临时制作工场。
两极相拒又相融,是EARTHLY一大特色。可替换的花朵和绿叶下体,跟男女BB头套代表着阴阳。“地球笑脸和大只佬身体,代表大自然包含着天真的‘纯洁’和坚强的‘力量’两大本质。” Lewa说。正职做广告设计的他,当初设计EARTHLY时,志在创作出抢眼造型来吸引眼球,背景故事后来才想到:“树根盘结的粗短野人脚,呈现自然界的原始绿意。”蝴蝶手代表深一层的抽象理念,同为广告人的Lego解释:“手掌变成蝴蝶,带出对人类在地球生活的另类奇幻想像,意义正面。”Lewa进一步以襌意的言语阐述:“活在地球上,不论好人坏人都以追求快乐为生存目的,如小朋友扑蝶想捉住开心。蝴蝶在手中降落的一刻,方能领略自身的快乐真谛。”记者听下表示有如佛偈,Lewa闻言即兴奋回应:“我们就是想造出如此感觉。”
蝴蝶效应大变革
紫色蝴蝶的隐藏信息是“蝴蝶效应”,微小事引发大变革:“不论EARTHLY未来影响力有多大,这由0到1的过程一样,便是蝴蝶效应。”由去年8、9月开始生产原型模具,二人同是玩具制作的初哥,学懂复杂的制作步骤、计划投资预算、跟厂商洽谈、跟进生产、远赴澳大利亚参展宣传等。
雌雄同体的EARTHLY看来怪诞搞笑,却富有亲切感。“玩过很多玩具,所以好执著造型,EARTHLY造型在市面上非常罕见和突出,又感觉似曾相识,这岂不是米芝莲车胎人加上村上隆的可爱风?其实我跟Lego设计它时没有刻意取材,只是当了多年玩具迷,很多原型和色彩的意念都‘入咗脑’,无意间把不同元素融会贯通,出来的效果便如此特别。”
事实上EARTHLY由公仔本身到包装设计一丝不苟,有不少向香港玩具业昔日光辉致敬的细节,外表七彩缤纷的硬盒成本不菲,充满复古气息;盒内有粗糙白色纸张折成的兜形,把EARTHLY配件拢住,Lego指这种方式是还原早年铁皮玩具的包装方式:“有朋友问EARTHLY为何不出一男一女的独立公仔赚更多钱,但我们就是想有头套和配件给人替换,打开盒来视觉上丰富,令EARTHLY更好玩、更超值。EARTHLY有很多化身,可任意诠释,玩家觉得它是什么便是什么。”LeeeeeeToy计划推出两个与EARTHLY互相呼应的新公仔,也准备租用正式studio来制作,万事只待4月30日正式发表的EARTHLY反应如何。
怪奇玩具博物馆
回到玩具收藏家的身分,放眼Lewa和Lego的家居,眼见的地方都摆放玩具,睡房兼工作室之处更见夸张,由指头到高度及膝,大大小小,成千上万件,都是夫妇二人的珍藏,二人小时候已沉迷美国玩具,Lewa爱变形侠医和超人的大只公仔,并收集包装,他是根据厂牌储搪胶,同一只怪兽可由不同公司生产,大小配色千变万化,收藏价值好高;另外也常在网上寻觅绝版数十年、产自南美洲的超级英雄Bootleg,就爱它们反映历史时代面貌、异国社会和经济背景的粗糙质素。Lego则钟情吸塑玩具,大好MicroMachines之类的小玩儿,投入搪胶是近年的事;她是雕刻家,EARTHLY原型就是其手艺,自有艺术家独特感性的触觉来欣赏玩具,“每个搪胶公仔都是雕塑师亲手雕刻出来,我喜欢在欣赏的原型它们时,想像师傅性别为何、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我感觉到那些差异,因为都反映在成品之上。”
LeeeeeeToy专页:www.facebook.com/leeeeeetoy
搪胶趣味多
不少人都会好奇,究竟“胶公仔”玩具魅力何在?“每只搪胶的造型、大小以至色彩均不同,放在同一个柜上明明是乱七八糟,但又有着说不出的和谐和赏心悦目。”人称“大Sir”的资深玩具收藏家Tony道出搪胶的神秘吸引力。“和其他玩具类型相比,搪胶最大优势在于容易保存,以及方便把玩。超合金或是其他可动Figures可能要用上一小时去变形、合体,玩完之后再花时间来分体入盒,还要收拾整理武器配件。”他说搪胶玩具可动性低,但胜在可以随手拿起来把玩,并且不易损坏:“跌落地也不会粉身碎骨。”
Tony坦言搪胶和古玩、名表、红酒一样有着极大的收藏价值,更加衍生出犹如投资市场般的“搪胶经济学”,“香港以至各地均受日本这个搪胶大国影响深远。中古玩具店有所谓‘买取’文化,用真金白银跟你收购旧玩具,再转卖出去,每月更有像拍卖目录的Catalog记录着搪胶价格走势。例如该月推出了某某角色的新产品,那市场上的旧产品价格自然顺带涨升。更绝的是,收藏家或玩具店为了保持自己藏品的稀有度,在市场上出现同款藏品放售时,便会‘斗Bid’,务求令价格维持在高位。”
独立搪胶狂热
近年搪胶狂热蔓延至香港。两年前香港搪胶迷成立的Facebook群组“讲胶所 Sofubi Talk”只有约数十个成员,交流风气甚弱;Tony在年半前加入“撑场”后,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了香港搪胶热潮的推手:一方面令平时各有各玩的收藏家开始分享收藏心得;另一方面亦令其他玩具迷开始接触搪胶,继而一传十、十传百,如今群组会员已有千多人,虽然比起其他主流玩具仍属小众,但玩家间的热情可谓和搪胶价格一样有增无减。
这边厢,几乎每年也至少有一个独立搪胶品牌成立;那边厢,香港的品牌和设计师亦“以自己的方式”跟世界各地的同道中人交流合作,到世界各地参展之余也推出联乘玩具。不敢说这班既是collector又是maker的玩具人尝试复兴香港玩具业的辉煌岁月,但他们的独立精神,以及对心爱事物的坚持态度,确实形成一股香港玩具新浪潮。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