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我要准时下班】为公司卖命?日剧给“996”工作制的启示

撰文: 外部来稿(国际)
出版:更新:

近期热话除了刚上映的电影《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下档的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之外,当然少不了春季日剧《我要准时下班》(わたし、定时で帰ります,港译《我要准时放工》)。《我要准时下班》是2019年春季互联网讨论度相当高的一部新剧,特别的是,作品的影响力已跨足到了两岸三地,在东亚引起一阵“我要准时下班”的共鸣。

日剧《我要准时下班》。

平心而论,《我要准时下班》在制作上并不特别突出,普通日剧常有的毛病一个都没少:剧情松散淹没主轴、对话沦为教条式照本宣科、强硬插入三角恋元素等……。

而且,就连标题《我要准时下班》,能够达成的最大因素,竟是因为主角在一间推广正常工时的公司上班!

换句话说,其实该剧从背景设定开始,就没有想要“打破常规”或是“改变社会”之类的雄心壮志。

但“各花入各眼,何必问来人”,两岸三地观众自可因为那些“金句”而激动,如“比起升职还是朝九晚六比较幸福”、“我不打算比现在更努力”、“客户满意不就好了吗”,在心理投射幻想,让美丽的女主角代己一吐怨气,除此之外更无所求。

打工仔最讨厌的数字:996

此刻,对比日前马云以“996工时”(朝早9时返工、夜晚9时放工,一周工作6天)震惊世人,《我要准时下班》仿佛代表了新一代劳动者的心声,是年轻人不再努力了吗?

其实,“996工时”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它不付钱的。

2019年5月10日,阿里巴巴为102对员工夫妻举办集体婚礼。婚礼上马云提倡男性工作要996,生活上要669。

马云在稍后为灭火而准备的辩词中,清楚表示了他说的“996工时”中,那些比起正常工时多出来的时间,是要“自我充实”用的,不是真正的工作。

倘若要自我充实,尽管可以去看电影、听音乐、弹钢琴,甚至能打太极拳,指不定能出一个“武林高手”,却不会有人认为这是在“996工时”吧?

马云所指的“自我充实”,唯一用途就是用于工作,而且就是现在、目前、正在工作的这间公司,狭隘一点来说,就是为了老板。

那其实还是工作,公司会因此得益的,老板的收入会因此增长,但劳工本人不会得到任何利益。是的,劳工可能为此加薪、升职,但只是“可能”,其可能性和女孩在小吃摊遇见“霸道总裁”的机率一样高。

事情总要回到现实来的,年轻人挞伐“996工时”,和高喊《我要准时下班》的原因都一样:赚不到钱。

经济高成长的世代,一去不复返

日本高压、高工时的工作环境,来自于经济成长时期,背后是年资论酬和终身雇用制在支撑的:正因为有著做下去就能保证雇用与加薪的环境,职员才能苦撑下去。

此前日剧《超级特派员》探讨日本在泡沫经济之后,企业为节省人事成本而抛弃终身雇用制,大量使用派遣职员的现象。(截取网络)

但是经济泡沫之后,终身雇用制瓦解,非正式工作者越来越多,以及派遣制度的兴起,都让高压工作环境的根本正当性动摇。既然无法保证能够得到正式聘用,为什么打工仔要超时工作?既然是派遣员工,根本不会在一地久留,又为什么要自愿加班?

工作是为了赚钱,假如赚不了钱,那就不叫工作,叫做“道德慈善”行为。

在早期,日本企业家诉诸媒体舆论,控诉年轻人没毅力、丧失日本人的“根性”等等,正是要诉诸道德,将工作包装成慈善。这时期,许多日剧如“超级特派员”、“散工买楼梦”等,也试图将人力派遣与打工仔等包装起来,形成“努力就能成功”的新样板。

在《我要准时下班》一剧中,如何提升自身工作效率,也是能够准时下班的原因。(截取网络)

但现实是,日本泡沫经济一去不复返,那不是喊喊口号、拍拍日剧就能挽回的。人的愿望始终不能违逆物理法则,就像铁球往地表落下的加速度一定会与木球相等,大家都知道派遣与打工仔有没有“根性”,其实不会影响他们的所得。

《我要准时下班》背后隐含的意义是:比起我准时下班能得到的(聚会、美食、自由甚至是健康),公司却不能给我等值的钞票。

“996工作制”的正当性 老板给不起!

事实上,世界上比“996工时”更严苛的工作比比皆是。例如,军人甚至警察,理论上来说是24小时待命,长官一通电话,无论是婚丧喜庆都要赶回来整装待发;医护人员,直接睡在医院中也是屡见不鲜;消防救难员,职业就与生命危险相伴。

日剧《我要准时下班》,讲述女主角东山结衣坚持以准时下班为目标。(影片截图)

与之相对,军警明白自己是在为国贡献,并且为此感到荣誉;医护享有高薪和高社会地位;消防救难员则以救死扶伤的正当性为傲。如果对国家认同度不足,军警的士气就会低落;医护人员若对自已的薪水不满,也会引发罢工抗议;消防救难员若无法获得受助者的感谢,恐将引起离职潮。

无论哪一个行业,若想实施“996工时”,恐怕必须扪心自问:给得起医师的薪水与地位?救难的掌声与正当性?军人的荣誉心?

若三者皆无,恐怕员工也只能“准时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