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统手工艺展览 从消灾解厄的日本人形到动漫模型的演变历程
日本的传统手工艺品一向深得香港人青睐,一些经典的人偶摆设例如外形趣致可爱的达摩不倒翁,还有跟俄罗斯娃娃齐名的木芥子娃娃都是不少港人“回乡”必买的手信之一。日本人形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代表,各式手工精巧、一丝不苟的偶人应用非常广泛,从最初祈福挡灾的用途,随时代的推移亦逐渐延伸至艺术、娱乐等日常层面。
最近,香港视觉艺术中心联同日本国驻香港总领事馆举办有关“日本人形”的巡回展览,展览展出多件日本传统人形艺术品,为公众展示日本多样的人形文化,同时介绍日本人形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
早在日本远古时代,人偶的制作已相当普遍,日本人形(NINGYO)——即是模仿人外形而制成的公仔、人偶,他们通常穿着日本传统和服,化上日式妆容,为人抵档灾祸。“形代”(かたしろ)和“天児”(あまがつ)被视为是日本人形的原型,他们都是被人用作灵魂附身的代替品,人们会把一年的灾难转嫁到他们身上,透过将这些形代人形放置在河流流放的仪式,祈求消灾解厄。
日本的人形文化便承传自这个消灾解难的文化仪式,并逐步发展出各种的人偶造型和形态,也成为日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存在。日本各地的人形都有所不同,不同地区制作的人形各自具备当地特质,反映著不同地区的传统及风俗文化。是次展览划分了4个展区,透过67件作品向观众展示“节日人形”、“艺术人形”、“平民的人形”和“人形文化的扩展”四个不同的人形种类与文化背景,期望观众能够从中感受日本人形的魅力。
“节日人形”
在日本文化中,从出生到长大,婚嫁、甚至祭祀,都离不开人形。展览展出的“这子”便是经典的偶人之一,“这子”是祈求孩童健康成长的人形,偶人手脚贴著地面,动作像婴儿爬行,是放在儿童床边的装饰,用作驱邪、保护儿童免受疾病。另外,日本不少专为小朋友的成长祈福的节日,例如三月三日祝福女孩成长的女儿节,以及五月五日为男孩子的成长、健康祈祷的男孩节,我们也会见到各式应节的雏人形放置在日本人的家中。
“平民的人形”
古代一些节庆用的雏人形材料非常昂贵不菲,只有贵族和皇室家庭才能拥有。故此,基层的平民便在生活上以随手可得的材料制作人形。例如以黏土烧制的“博多人形”,或是用厚纸包布等技术制作的“松本押绘”都是平民人形的代表,他们不但反映出市井朴实的生活智慧和风土习惯,也展现了极具乡土色彩的简约美感。
“艺术人形”
及后,除了于节日祈福用的人形,日本也发展出结合日本传统手工艺技法,富艺术性的观赏用人形。艺术人形无论在头像、发饰、姿态和服装上都非常精细,显示了日本传统美学严谨、细腻的制作态度。在人形的衣服贴上金箔的“嵯峨人形”便是日本当时数一数二巧夺天工的艺术人形作品。
“人形文化的扩展”
近代技术的进步令日本人形愈趋精细和复杂,江户时代,以歌舞伎的外形制作的“市松人形”经已能够像现时的芭比玩具一样,为人形更换衣服。而且,制作人形的技术也不再只限于制造古代的人形。目前,日本人形的技术已用作创作多样化的人偶,例如非常受欢迎的动漫模型便是从这个日本传统艺术中演变出来。
接下来两个周未,主办方将举办座谈会讲述高达模型如何在日本人形的历史中演变和诞生,以及木芥子娃娃的绘制体验,让观众制作属于自己的日本人形。
展览地图
“日本人形展”展览详情:
地点:半山坚尼地道7号,香港视觉艺术中心
日期:即日至12 月 11 日
时间:星期一至五(1000 - 1900),逢星期二休馆;星期六至日(1000 - 2000)
详情请见日本国驻香港总领事馆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