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书的气质 图书设计师为作者与爱书人打造心头好︱艺术职场
书展将至,在数码阅读成为主流的年代,速读已成为大家阅读习惯,大家恍惚已很久没有拿过实体书来看。由于手执一本书阅读变得愈来愈难得,藏书也被赋予阅读以外另一种文化意义,为读者带来有别于数码阅读的美学体验,职是之故,书本的钉装、排版以至整个设计在这个数码年代变得愈来愈重要,对图书设计师的要求也愈来愈高。
这次受访者曹智崴(William)有别于一般图书设计师,除了商业广告外,他还要与不同的艺术家和艺术收藏家周旋,为他们度身设计特刊,寻找书的气质,这位九十后如何以设计师身份走入艺术收藏圈的世界?
文:赖家俊︱摄:赖家俊、受访者提供
读艺术揾唔到食?唔做艺术家可做乜?疫情下多项政策限制,艺术文化产业还有怎么可做?“艺文格物”栏目【艺术职场系列】,将透过与不同行业的人士访谈,向大家介绍与艺术文化产业有关,而又非艺术家的工作岗位。
“与艺术家和收藏家合作,委约客户本身有艺术功底,会否好有主见不断否决你的提案?”在与William访谈时,得悉他不少客户都是来自艺术圈或收藏界别,不其然联想起艺术人拍艺术人,既可以擦出火花,也可以闹出“火花”,不禁问了这个带点刻版印象的疑问。
“客户来找我时很多已对我作品有一定了解,其实最主要做好沟通,至今我还未遇过大大否决我提案的客户。”
眼下的William谈吐温文,说话有条不紊,话不多却能简洁说出重点,这或者便是他与客户沟通时重要特质,让他可更有效与客户达成共识。这位九十后青年在台南出生,自小来香港读书,会考过后便返回台南修读多媒体设计,毕业后发现在台南发展有限,心想不如返回香港寻出路,最终飘洋回流香港,先后加入设计室和广告公司工作,后来转职拍卖行,让他接触到更多艺术收藏,和学习各类古董知识。
由于有了在艺术收藏市场的工作经验,William眼见香港市场缺乏为艺术收藏出版书刊的工作室,于是创业开自家工作室Third Paragraph,接受不少艺术收藏圈的客户委约。例如早前他接了一宗香港古董商第三代传人的委约,想出版一本只供内部派发的藏书,除了介绍家族收藏的玻璃工艺品外,也记录家族发迹历史。为收藏家出书,工作性质与出版在市场上贩售的书本大为不同。
【曹智崴作品精选(一)】曹智崴设计作品艺术收藏书《水㒼堂清宫单色琉璃收藏集》,作品分为两册 —《光凝》及《晴烟》。《光凝》使用七款不同的质感纸张印刷,展出空灵透净的无色玻璃和琳琅满目的“光谱七色”; 《晴烟》一册则采用原色黑纸及银混四色墨印刷,以采背光剪影相片强调玻璃器型轮廓,银光若隐若现,让读者在翻阅时感受到深邃虚明的神秘氛围。这本制作精致的图书,2022年更成功入围被誉为“设计界奥斯卡”的英国D&AD大奖。
“在市场上出售的书本由于面向大众,而且目标要好卖赚钱,流通量较快,所以书本设计的工序比较急促,制作成本也要尽量压低,更注重整体视觉呈现,好让吸引读者眼球;但为艺术收藏家出书,目标读者是亲朋或友好拍卖行,客户不要求快而是要做好品质,尤其书中内容介绍家族几代人辛苦搜购得来的收藏品,还有长辈们的奋斗历史,因此更注重整本书要给独者更深刻的体验。”
他以这本玻琉工艺书为例,他要先向客户了解其需求 ──他想以怎样方式观看?相片要何风格?内容要怎样分类等等。“客户不会预先有文稿内容,他亦想设计上有别于传统收藏书,所以我要不断研究有关藏品特点,并按其要求落实设计方案。成品最后以两册形式印制,一册讲器型,以颜色分类来介绍玻璃工艺品,一册收录家族历史文献,相片也拍成较强Moody感,印在闪蓝纸上,为满足客户想打开书时可以摊平摆放方便阅读跨版内容,因而钉装上也要有特别考虑。”
艺术工艺品种类繁多,个人所知范畴终归有限,问到William怎样满足不同客户需要?他表示自己性格本身享受做研究的过程,喜欢从中学习新事物,所以每次接到不同艺术范畴的委约,都会悉心先做好研究,拍卖行和设计工作室的工作经验,也让他更快上手有关市场和艺术家的知识。
“一本好书要有美学的切入点,要了解客户出书原因和想要内容,设计师从中找到独特的设入点表达客户的想法。设计师更要多从整体去规划产品,要好好考虑整本书的结构和呈现方法,而不是单单只做好封面的视觉效果。”
【曹智崴作品精选(二)】曹智崴为某收藏杂志设计创刊号书册,他以特别的感温油墨制作封面,将文字隐藏在油墨里,透过手的温度和触感而慢慢呈现出来。
香港的图书设计业,面对激烈的华文市场竞争。William以两方面谈论香港产业优势,他表示以收藏界来说,香港在七、八十年代已发展古董行业,收藏和拍卖市场比其他亚洲地区更成熟,市场对这类出版品有一定需求;而以设计界来说,香港是中西文化融会地区,出版物更多时会有双语文字内容,排书繁复程度比单一种语言不同,设计师会更懂得怎样处理这些内容,如何在设计上做得更精准。
初创个人工作室,William要一脚踢应付行政和设计工作,虽然万事起头难,但香港有很多支援平台援助初创设计产业。例如他早前加入由香港设计中心管理的设计创业培育计划,在计划的协助下认识不同界别专业人士,从与他们交流开拓了自己的眼界,更有机会接触更多印刷行业人脉,这都有助他经营工作室事业。
谈及为有志入行的青年人提出建议,William笑言自己只是一名初入职场不久的新人,经验未算很丰富,但他认为要以兴趣来引导自己的工作,例如他会从每次的工作中去学其他新事物,丰富他的设计内容,他勉励想入行的新人不要规限自己,多试不同新事物,从中找一件让自己感到快乐,更乐意深耕下去的范畴来发展。
【延伸阅读:创意比器材更重要 混音工程师为演出打造最好声音︱艺术职场】
【延伸阅读:视艺老师与艺术家身份难切割 愿与学生齐学习试新媒介︱艺术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