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韩国作家金爱烂:想写香港住屋题材
关于韩国,你定必会想起一些流行文化的关键词:MV、韩剧、韩食。在电影方面,李沧东、朴赞郁、洪尚秀等导演近年亦受一众文艺青年追捧。不过,韩国文学却并不容易让人连结到某些名字。今年“韩国十月文化节”期间,韩国作家金爱烂(台译“金爱兰”)来港交流,记者借此机会与她谈谈“韩国文学”到底在做些什么。
小说改编成电影 但读小说是一个人的事
虽以短篇小说闻名韩国文坛,但金爱烂真正进入华语地区的作品其实是长篇小说《我的忐忑人生》。她擅长描写年青人有可能遭遇的各种困境,《我的忐忑人生》写一对17岁的年轻父母养育一个患早衰症、17岁已面临死亡的孩子,作品被形容为具有“透明的感性和清新的想像力”,在韩国大卖。她的作品能够平衡商业和文学性,《我的忐忑人生》也因此被改编成电影,由李在容执导,于2014年上映。
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其实是导演的重新创作,与原著通常都有一定差距。金爱烂认为:“电影让我作品里的角色得以活现,不过电影毕竟与文字不同。《我》一书是想写一个年轻人从未得到某些东西,就已经失去,主体是那个患早衰症的孩子。对我来说,写作是帮他取回那些失去青春的方法。电影的主体则变成了主角的父母,更多地呈现了他们的困难。”在金爱烂看来,虽然韩国流行文化在全球盛行,电子媒体也是更受欢迎的娱乐,但读小说毕竟是属于自己的事,静静地读书只能是一个人的事,无法一大群人享受。
她说:香港与首尔很像
金爱烂第一次造访香港,到埗那天就遭遇八号风球。她形容以前对香港的印象多来自于香港电影,“《英雄本色》、《甜蜜蜜》都有看过”。虽然有一定的语言隔膜,但记者问到她对香港的印象,她用单词来形容:“港口、资本、劳动力、思想”。在金爱烂眼中,香港跟首尔很像:“在华丽的表像里,有很多不同层面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模式。”
记者问:“会买什么书回去?”
“对香港这个地方的历史背景有兴趣,想买一些香港人日常居住题材的相簿。”
又问:“如果以香港作为题材写小说,会关注些什么?”
“应该是住屋问题吧,在新闻报纸上也见到。其实首尔的住屋问题也不太好,不过香港似乎更严峻,年轻人好像都困在一个立方体中(Cubical)。”
记者最后以粤语念了《我的忐忑人生》里的一句:“从出生到现在,我从未曾年轻过:语言想必也跟我一样”。她匆匆地翻开她的韩文版本,知悉了我到底在念哪一句,然后抱以微笑——尽管我们未曾真正以语言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