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镜头下香港电影黄金年代 卢玉莹捕出电影人隐藏背影

撰文: 赖家俊
出版:更新:

八十年代是香港电影黄金期,我们现在所说的“新浪潮电影”领军人物:徐克、许鞍华、严浩、谭家明等等,横空出世,当时以新秀之姿把崭新的拍摄风格带入影圈,未几将这股清新风气汇入主流电影。而六七十年代的电影画报,所刊照片要么是大明星,要么是大导演,而且刻意摆好姿势,让读者看到的是风姿绰约一面,但对幕后芸芸众生,却鲜有一鳞半爪之记录。
可是,七十年代有位年青人却别树一格,她以镜头拍下明星幕后最自然的惊鸿一瞥,或捕捉了台前幕后为理想胼手胝足的无名小子。四十年后的今天,这些当年影像成为一众天王巨星、大导演未走红前的吉光片羽。拍下这些珍贵纪录者,便是相集《电影人》摄影师─卢玉莹。
文:赖家俊
图:受访者提供

大约2018年,Facebook出现一个名为“卢玉莹映像”专页,发布了多张拍于七十至八十年代初的黑白照,照片中的人物都是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影明星或导演。这批照片惹起年轻一代网民关注,照片发布者卢玉莹再为大家焦点关注,亦有更多声音希望她能再版那本记录八十年代初影坛的摄影集《电影人》。即是之故,卢玉莹今年再版第三版《电影人》,并找来第一版发行徐克写序,原订于今年书展再见大家。

影集《电影人》作者卢玉莹。

香港拍摄独立电影第一代人

谈起卢玉莹,大家焦点会是她拍过无数精彩的黑白照片,但拍照以外,她亦是香港独立电影的先驱,她和一众朋友所创立的“火鸟电影会”,是香港华人青年主办历史最长久电影会,是七十年代一个重要影展平台,下开电影文化中心和香港艺术中心的电影活动。当时大家交流拍摄作品,吴宇森、张叔平、严浩、徐克等年青人,是影会放映会的常客,香港电影的新火苗,在这黑暗的放映室燃点开来。

“我小时候是学绘画的,作品也入选艺展。我十分喜欢视觉艺术,也经常去Studio One看电影(编按:第一映室,七十年代专门播放艺术电影的影室),我没有学师而只是去看书和杂志学习,便尝试自己拍实验电影。后来与一众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火鸟电影会’,大家不断拍摄独立短片,并举办影展。”

那年头,没有现在的社交媒体,交通也不及现在方便。但一众醉心电影创作的年青人,透过唐书璇所办杂志《大特写》、中文大学校外电影课程,以及《中国电影周报》等平台,很快凝聚起来。虽然名符其实“小圈子”,但大家齐心合力发挥所长,办电影会、出版《电影双周刊》,向公众介绍电影,分享看电影方法。

承蒙卢玉莹女士提供这张多年来她拍摄《电影人》唯一工作照,亦是第一次向传媒发布的照片。中间戴眼镜的是卢玉莹,旁为演员马斯晨。

多年后重看在银坛的摄影路,卢玉莹笑言是男仔“虾我”。

“拍摄电影,要好多人合作,我个子也细小,拍得不过瘾。后来发现拍硬照,可以一个人处理所有事,一直拍好满足。当年不是人人有相机,影相要花好多钱,我们去片场拍摄是做义工。现在回想起来,不知是不是成班男仔缩骨,叫我一个女人去片场拍照。”

这几年在片场纪实拍摄,促成她在1979-1983年期间,在《电影双周刊》开设专栏〈曝光人物〉。每期由她拍摄一位电影人,让公众认识更多电影从业员。她回想当年专栏一出,被摄者事前不知会获刊登,结果影圈间人人争相盼能亮相,见到自己的照片便满心欢喜,“是一个能随意拍摄,大家互信的时代。”

这几年在片场的日子,让她拍了不少难忘的作品。卢玉莹如数家珍谈及过往创作点滴,分享她最难忘的作品。

“这张1983年拍摄的作品,拍摄地点令我最难忘。当年黄志强执导《打擂台》,拍摄当日在中环仍在建筑的地铁工地拍摄,我见可以走到中环地下六层楼拍摄,贪得意走去。结果拍摄场地又焗又热,十分难受,但能拍到一张作品,感到十分过瘾。”

卢玉莹 摄:黄志强

谈及拍摄电影人,卢玉莹最怕拍大明星,因为大明星已有很多人拍过,要拍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挑战好大。

“这张狄龙的作品,当年他已是大明星。有次我去他家拍摄,见到他整屋都是相片,太太像经理人在旁看著,我便叫他拿著一幅相通屋走,结果行到他自己房间,我见到床头有张相,房间的装潢也似女人房,有花花墙,很特别,那一刹间我知道机会来了,便按下快门拍了这张照片,我相信现在再拍狄龙也拍不到这样。”

卢玉莹 摄:狄龙

摄影是捕捉画面的学问,很多人会用较长焦段离远搜寻他的“猎物”,但卢玉莹偏偏爱走到最前最近,一旦捕到时机,便如豹一样迅速趋前,给人压迫感的按下快门拍摄。

她坦言自己拍摄风格“好变态”,只有28mm焦段能满足自己的感觉,也喜欢抢拍冲往被摄对象前。她爱抓拍,对构图、用光和每一个点都有执著要求,画面未能去到她可按下快门的时刻,宁愿慢慢站著不动,静待时机。受到欧洲摄影的影响,身为女摄却不喜欢作品太“温柔”,习惯在片场摸黑拍摄,多年来爱用高对比ISO 400菲林游走暗处。由拍摄到冲晒,也喜爱粗微粒感觉,要用4号相纸冲印出硬朗的作品。

时代在变,担任中学教师多年,卢玉莹经常与年轻人接触,大赞新一代触觉视野都比上一代好。但勉励年青一代摄影人,数码年代不要太快按快门,在拍摄前先要好好组织构思,平时多吸收多思考才能拍出好作品;现在照片软件泛滥,网上充斥各种质素良莠不齐的相片,她亦建议大家看照片时要谦虚,看看别人相片好的地方,就算不是太好的相片也要仔细看、慢慢看,要看到别人作品好的和不好的地方,这样才能有进步。

新版《电影人》为每张照片写感受

年届七十,卢玉莹笑言已是云淡风清之年,再出第三版《电影人》,点滴在心头。

“这次出版方要求我每张相片写段文字,我以前有写专栏,但已搁笔多年,隔几十年可以再写文章,十分开心雀跃。这百几个被摄者我都有不同角度去写,虽然我在85年左右离开了电影圈,照片中有些故人也离去,当中有令我添神伤,但亦让我注满感情。”

新一版相集,她找来第一版发行的徐克写序,想不到大家心灵契合,徐克在序中回顾了八十年代香港电影人的心声和感情,而卢玉莹则以照片去表达八十年代电影工作者的感情,她希望能在人生晚年,留给电影界一个美丽的东西。

徐克在新版《电影人》序写道:“ 卢玉莹,把我们隐藏在背后的‘影’都捕捉出来了!”卢玉莹为此拍下这张照片。

在香港电影起飞的年代,卢玉莹已和当年的新秀结伴前行。创立电影会,给大家一个交流平台,现在见到大家在影坛开花结果,作为旁观者也感到开心。回想从前走过的蹊径,卢玉莹衷心鼓励年青人。

希望香港新一代也要努力闯出成绩,最重要不断学习。就算世界和社会没有给予机会,也要去让自己创出机会来。我们那个年代怎么也没有,一切都是靠自己行出来,努力的为自己开创机会。
卢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