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电影】警匪片呈独有张力 《寒战》美指︰我们制造骗局
“香港的电影比较时尚。”这话在香港人自己听来,或有许多不认同,甚至笑出声来,但这句话却从大陆人、台湾人的口中听过不少。然而,电影的时尚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对于香港电影能给予大陆观众时尚感,经常中港两地奔走的本地著名美术指导文念中提到:“电影中的时尚感,就是针对观众的需要,去满足他们的要求。大陆的电影市场正在进攻二、三线城市,他们尤其少接触时尚,对靓人靓衫靓景有更大的渴求。”
摄影︰黄宝莹﹑电影图片﹑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当代警匪片呈现香港独有的城市感
在城市中长大,自然形成了对城市景观所独有的敏感度;置于电影镜头下,就是一种对环境视觉的掌握。莫少宗忆述:“印象中,无论是哪一类的香港动作片,或多或少也懂得利用城市的色彩与氛围;例如在曲折的街道穿梭,一拳一脚,一动一静,都布满暗涌处处的张力与美感,就如一种必不可少的电影语言。”
高楼 冷漠、动感与时尚的化身
编剧的语言是剧本,摄影师的语言是镜头,而美指的语言就是空间与道具。“我们要说服导演、说服演员,这是一个真实的环境,可以让他们去投入发挥。我常打趣说,我们是在制造一个骗局,先要骗得过团队,才可以骗得过观众。”莫少宗看到的香港城市,是在稠密的结构中,透出一份时尚感,别的地方模仿不来,也营造不了。“提起香港,永远会立即想起维多利亚港,一面山一面海,和互相对立的中银大厦与IFC。一眼看上去有圆有方,有横有直,graphic感很重,所以本身就富有一种时尚的美感。”香港的建筑物,在他眼中尤其具有感染力。“青马大桥,还有中环的高楼大厦,这些标志性的地标,观众只要一眼看到就会认得。”
观赏《寒战II》尤其有趣的是,那个香港熟悉,却不沉闷。导演将背景设定为政府高层间的斗争,情节不再流于只是拳脚动作,还有重重心理智谋上的较劲。当警匪片的布局愈趋复杂,电影中的城市亦愈见宏大。“拍摄《寒战》的时候,我们刻意营造国际都会的感觉,呼应电影剧情的气势与氛围。所以电影中出现了许多香港的特色建筑,高楼大厦与公营机构,好像立法会、警察总部、政府总部、ICAC,都出现得特别多。”场景大部分都是搭建出来的,室内空间很多,但那城市感甚至现代感,却是出奇地浓厚。由室内映照室外的城市,莫少宗巧妙地运用了玻璃,将两者连系在一起。“多场外景在中环拍摄,那里有各种玻璃屏幕构成的大厦,互相反映,就如许多面镜,很有动感,在这种冷漠的商厦建筑中,反而出现了一种独特的活力,不像水泥大厦,永远是死气沉沉。于是打造重要场景之一的会议室时,我们在里面放了一张大型玻璃台,单边办公室,令阳光可以射进室内,与外面的世界呼应。上面吊了一组重型不锈钢吊灯,就是要有一种压迫感,直射下来的灯光令画面更实在、更有张力,不会感觉散碎。”
堆砌不来的香港风格
过万呎的警署也是搭建出来的,布景与真实间的差异,就是可以存有多一点想像。“现实中的警署不过就是一个‘工作空间’,是一个写字楼而不是战斗策略部门,所以很难将整个剧本放进这个环境。于是我们参照香港现行的公营设施,发觉许多都改用了更富现代感的工业设计,好像香港政府合署,都是运用了水泥、工字铁这些较具时尚感的建筑手法,而警察总部翻修之后,亦撇除了旧式的办公室设计,贴近现时新式的商业大厦。也因为故事发生在管理阶层,即是警察部第二把交椅的一班人,断不会不修边幅,所以用西装来营造一种便装的制服效果,整体就非常巩固立体。这些元素组合起来,就形成了《寒战》中,更现代化的警署形象。”
电影的视觉,既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同一时间又刻划着我们对时代的历史印象。警匪片中的城市观,由《无间道》树立起的一种时代风格,来到《寒战》无疑是又再深刻明确了一点。“就如最初说的,是因为地方特色与成长背景,推进着一种风格的形成,你问我这一刻的风格是什么,我说不出来,但到未来回望,或许就是一种新的启发。”
莫少宗
资深电影美术指导,曾从事广告创作。参与的作品超过五十部,包括两部《寒战》(2012、2016)、《冰封侠》(2014)、《逆战》(2012)、《色,戒》(2007)等。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