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曲40】儿歌曾经亦有金曲 粤语儿歌没落就Let It Go?
第40届十大中文金曲即将于12月17日举行,作为最早的华语音乐奖,从1978年举办至今,它为粤语歌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曾几何时,香港也有另一个相当盛大的粤语歌曲颁奖礼,这个颁奖礼也许在成年人的眼中并不是什么大事,但在小孩的眼中可是一件极大的事,它就是TVB举办的“儿歌金曲颁奖典礼”。
粤语儿歌曾是本土文化重要一环,80后、90后一代现在去唱K,仍不时点上几首儿歌合唱。但儿歌金曲颁奖典礼在2009年之后已经停办,即使新城电台主办的“新城劲爆励志儿歌颁奖礼”一直举办到2015年,但声势远不及前者。粤语儿歌愈来愈少,现在电视上的动画都是用回原来的日语动漫歌,美国动画主题曲《Let It Go》几乎每个小朋友都会唱,但像“遇怪魔我即刻变大个”这样令人印象深刻的儿歌歌词已经再没有了。粤语歌已大不如前,而粤语儿歌没落的原因又是什么?
日语与粤语之争
儿歌颁奖礼可说是香港的特色,其他地方通常都是把儿歌归入一整个音乐颁奖礼之中,只有香港曾经把儿歌独立出来举办一个颁奖礼。本来,儿歌金曲颁奖典礼在九十年代开始每一年都会举办,当中的“儿歌金曲金奖”得奖歌曲由全港小孩投票决定,儿歌一度在香港有十分广泛的传播力。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能够自行上网观看日语动画,这促使某部分日语动画迷开始抨击粤语儿歌和粤语动画配音,认为粤语版本的歌词和配音都比不上日语版本,更甚者会觉得粤语降低了动画本身质素。
这种情况甚至引起过一些重大的事件,例如2005年的《钢之炼金术师》事件。2005年开始播放的《钢炼》由陈奕迅来演唱粤语版主题曲《不死传说》,引起了一些日语动画迷不满,他们批评粤语歌词的质素低劣,并且成立了以“反对粤语儿歌”为主张的网上论坛,甚至曾经打算举办游行,想要反对电视台为《钢炼》配上粤语主题曲。
但外界反应并非一面倒,也有一批网民不满这些人的行为,认为他们反对粤语儿歌的理据薄弱,并存在打击异己的处理手法问题。于是,双方在网络上互相争执,引起过一阵颇大的风波。最后,有部分网民入侵了这个反对粤语儿歌的论坛,使其论坛系统瘫痪,由于论坛方面始终无法修复,结果只能关闭。
经此一役,反粤语儿歌声势大减,虽然之后仍有零零落落的反对声,但已难成气候。不过,粤语儿歌最终仍逃不过没落的命运,主要原因并非那些反对粤语儿歌的日语动画迷,当中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文化形式的转变。
互联网与全球化令儿歌没落
粤语儿歌把外国动画本土化,让原本属于外国文化的动画作品看起来更有亲切感。人们谈起《多啦A梦》,第一时间都会想起“叮当”这个本土化称呼和“叮当呀谁都喜欢你”这句粤语歌词,原来的日语版本反而未必像粤语版本那么为人熟悉。这并非说原来的日语版本不好,只是大部分香港人对多啦A梦的认识都系来自电视播放的动画,其粤语主题曲也自然成为香港人心目中的“叮当”主题曲。
《叮当》主题曲,你更记得哪个版本?
动画在经过本土化之后,人们接受外国文化传入的同时,又能够保持自身的文化认同感。粤语儿歌建构了香港人的集体回忆,让这些原本属于外国文化的产物化成了香港文化的一部分。
不过,本土化的粤语儿歌始终敌不过全球化的趋势。粤语儿歌大部分是动画主题曲,而动画作品本身都是来自外国,属于香港本地的动画作品实在少之有少。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化,人们能够直接看到未经本土化的外国动画作品,对外国文化的接受程度愈来愈高。他们透过外语来建立对动画的第一印象,当再回头过来看粤语儿歌的时候,粤语儿歌本身缺乏本土动画的支持,变成了只是纯粹的改编歌曲,其本土文化价值也大大降低了。
唱儿歌的关键,不仅要会唱,还要愿意扮鬼扮马
在粤语儿歌兴盛的年代,不少流行歌手都曾为儿歌献唱,当中不乏后来成为天王巨星的,如“歌神”陈奕迅除了唱过《钢炼》主题曲,更早之前还唱过超人迪加的主题曲。有些人可能会提出,缺乏流行歌手演唱儿歌也许是儿歌没落的原因之一,但流行歌手和儿歌本是相辅相成——好的歌手或能带动儿歌的传唱度,但儿歌亦能帮助职业生涯初期的歌手提高知名度。两个曾经紧密合作的领域,在各自都相继没落之后,分开大概也是能够理解的结局。
网上不时有网民回顾以往的粤语儿歌,借此怀缅童年,同时感叹现在的电视动画主题曲都只是用回日语动漫歌。不知道将来的香港又有没有机会再出现像“遇怪魔我即刻变大个”这样令人深刻的粤语儿歌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