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讨论】动画大师杠上漫画之神 宫崎骏对手冢治虫有何不满?
踏入11月后,本地动漫迷一定感到幸福。喜欢美国动画的,可到香港文化博物馆参观“彼思动画30年”展览,而且由美漫改编的电影《雷神索尔3:诸神黄昏》、《正义联盟》也陆续上映;喜欢欧洲漫画的,在太古坊ArtisTree举办的“丁丁的世界”已经开展;喜欢日漫的,自然不会错过下个月的“日本动画祭”和“手冢治虫电影回顾展”,而12月开张的海贼王餐厅更是令人引颈以待;即使相对弱势的港漫,你也可以“漫游湾仔”,或参观“港式动人动画”展览。
提到日本动画,手冢治虫是不可不提的人物,他奠定了日本动漫业的基础,但另一位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曾经大力评击这位“漫画之神”的动画制作手法。宫崎骏究竟对手冢治虫及现今动画界的发展有何不满?而动画制作其实是怎么一回事?
宫崎骏动画的流畅度一直为人称道
手冢降低动画帧数 宫崎骏对他的最大批评
所谓动画,其实就是利用“视觉暂留”现象使一格格画面动起来的艺术。简单来说,我们的肉眼在一秒内看到的影像不会在下一秒就马上消失,它会停留在视网膜一段短时间,这就是“视觉暂留”。影像停留的这段时间内,我们又会看到其他的影像,前一秒的影像和后一秒的影像不断互相叠加,由此令到我们能够看到事物在“动”的样子。
动画就是利用这个原理,首先准备多张不同的画,各张画所画的人物或者物件都是一样,但是其画面角度和距离则有一些差异,通过快速翻掀这些画,我们的肉眼就会错以为画中的人物或者物件在活动,形成最基本的“动画”。事实上,日本大热漫画《一拳超人》的某些部分也有利用类似的原理,令到画面中的人物看起来就像会动一样。
《一拳超人》中杰诺斯和埼玉战斗的场面,运用了动画的原理
《一拳超人》中埼玉对战忍者索尼克的场面
手冢治虫成功把日本动画变成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却同时也把动画制作的精良度降低了。这究竟是手冢治虫一手造成的问题,还是整个商业社会运作之下必然会出现的结果呢?这就要留待读者自己探讨了。
CG动画技术取代手绘 宫崎骏对现今日本动画界的不满
CG是Computer Graphics的简称,CG动画技术就是运用电脑绘图来制作动画,其效率比传统手绘动画技术更高,成本也较低。这是由于电脑技术节省了不少手作动画的工序,人力的投入自然也能降低。彼思动画(Pixar)于1995年推出的《反斗奇兵》,就是第一部全CG技术制作的长篇动画电影。
宫崎骏以其坚持手绘动画的风格闻名,他认为现今日本动画界太过依赖于CG技术,只追求华丽的电脑特效,忽略了作画本身的艺术感。即使他在后期的作品都愿意引用一些CG技术,但是仍然坚持以手绘动画为主体,CG技术只作辅助。《千与千寻》就是以手绘画面为主,当中辅以一些3D的背景。
平心而论,利用CG技术制作的动画,的确能够造出非常华美的效果。以日本动画《Fate/ Zero》为例,故事当中有一群能够运用类似魔法道具的英雄人物,他们之间的战斗场面运用了大量CG技术,使整个画面看起来都非常华丽,相当能够表现出那些魔法道具带来的震撼力。
《Fate/ Zero》运用了不少CG技术
而且,现今很多日本动画的制作模式都是:动画一边在电视播放,制作组一边在制作下一集。这样的生产模式令制作时间相当有限,CG技术能够帮忙节省工序之余,亦能够提高画面的质素,实在不能把动画制作电脑化的发展全面予以否定。
宫崎骏可能是认为,动画是艺术其中一种形式,用以表达自己对于自身乃至世界的看法,只有透过自己的双手才能够将这些看法表现出来,但电脑绘图却把“画”和“手”两者隔开了两层,未能体现由“手”建构出来的艺术感。所以即使动画CG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手绘动画仍然有不能撼动的地位。当然,这些也只是记者的猜测,并不一定就是宫崎骏本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