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电影曾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南非国宝剧作家代表作香港演读
曾获纽约剧评圈奖(New York Drama Critics' Circle Award)最佳外国剧本的《我的圣城麦加之路》,今年10月将由香港戏剧协会演读。剧本出自著名剧作家阿索尔.富加德(Athol Fugard)之手,港人对他或许有点陌生,但他在戏剧界久负盛名。1972年,阿索尔已凭着与人共同编剧的《Sizwe Banzi Is Dead》和《孤岛》(The Island)获得东尼奖(Tony Award)最佳剧本,2011年更获得东尼奖终身成就奖。阿索尔素有南非国宝级剧作家美誉,他的戏剧作品不仅在欧美舞台上吃得开,也不时改编成电影。他自己也是一名多面手,执导过电影、参与过电影演出,也写小说,纽约时报甚至封他为“诺贝尔文学奖的最佳候选人”。由阿索尔的小说《真心无戾》(Tsotsi,又译“黑帮暴徒”)改编的同名电影,2006年获得第78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他也在1991年亲自执导了《我的圣城麦加之路》(The Road to Mecca)的电影版。认识这样一位殿堂级的剧作家,不妨从他的电影作品入手。
他(Athol Fugard)创造的角色总是如此忠于人性,他的作品也总是专注于人物的刻画。围绕着这些角色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则留待你去观察。
改编电影曾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阿索尔至今创作过30多部舞台剧剧本,而由南非导演加云汉(Gavin Hood)执导的电影《真心无戾》,则改编自他至今出版的唯一一本小说。故事讲述南非一位贫民窟出身的小流氓在一个雨夜抢劫了一辆车,并射杀了车主,驾车逃去时发现后座有一个才三个月大的婴儿,而这个婴儿让这位恶徒想起了自己的身世,也唤起了他的恻隐之心……作为一部电影,《真心无戾》有不少缺点,当年能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大概源于它对南非贫民窟底层生活的描写,以及人性救赎的主题——这多少要归功于原著定下了基调。导演加云汉凭借这部电影获得奥斯卡奖后,也开始了他在美国荷里活的发展,他执导的电影中,大家比较熟悉的应该是《变种特攻:狼人外传》(X-Men Origins: Wolverine)。
小说《真心无戾》写于1960年代,于1980年出版后即引起不少电影公司改编的兴趣。阿索尔没有参与这个剧本的改编,但据说他对改编的剧本是满意的,虽然改编剧本将原作的50年代换成现代背景,但保留了原著的精神,是所有改编剧本的作品中他最满意的一部。
1991年,阿索尔自编自导电影版《我的圣城麦加之路》,并饰演了其中的牧师角色。关于这部电影的资料,在网上并不容易找到。由其舞台剧剧本改编的电影包括《Boesman and Lena》(2000)、《"Master Harold"...and the Boys》(2010)和电视电影《"Master Harold"...and the Boys》(1985)、《Marigolds in August》(1980);他也在第55届奥斯卡大赢家《甘地传》(Gandhi)及1984年的电影《战火屠城》(The Killing Fields)出演配角。值得一提的是,《"Master Harold"...and the Boys》剧本是阿索尔根据自己的童年记忆改编而成,由Freddie Highmore饰演的白人小孩,原型就是阿索尔本人。
剧作多抨击种族隔离
从《真心无戾》足见阿索尔对于种族问题的关注。一直以来,种族尤其是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都是阿索尔剧作的重要主题,他也借戏剧来抗议不公义的制度。阿索尔生于南非,但并不是黑人,父亲是说英语的欧洲后裔,母亲是南非荷兰裔。他的父亲虽然友善,却又像许多生活在南非的白人一样,带有顽固的偏见,但真正深深影响了阿尔索的,是他母亲对不公义的敏感。
1958年,26岁的阿索尔和妻子Sheila Meiring移居南非最大的城市约翰内斯堡(Johannesburg),一年后,他以他在约翰内斯堡贫民窟的见闻,写下他第一个长篇剧本《No-Good Friday》。1964年,阿索尔写下他第一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品《The Blood Knot》,这部作品同年在纽约外百老汇演出,使他开始了在美国戏剧界的发展。而在南非,由阿索尔和黑人演员Zakes Mokae一同主演的《The Blood Knot》,是第一部由白人和黑人同台演出的戏剧,这惹恼了当时的南非政府,阿索尔的护照被没收,南非也开始加强种族隔离的审查,禁止不同种族的演员或观众同场。
后来由阿索尔自己改编成电影的《我的圣城麦加之路》(The Road to Mecca),剧本完成于1984年,也是他一部重要的代表作。故事取材自南非艺术家Helen Martins的真人真事,身为白人的Helen Martins,却在1960年代与黑人雕塑家Koos Malgas一同创作,在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然而,在这部剧作里,阿索尔反而没有从种族问题入手,而是以艺术家的执着作为戏剧的主旨——年迈的Helen不顾他人的劝阻、不介意邻居的眼光,执意要建造自己的“圣城麦加”,即她的花园。直到1976年Helen死后,她的雕塑作品才获得世人注意,她的故居也如其生前所愿成为了博物馆“The Owl House”,吸引众多艺术爱好者前往朝圣,如今是南非最重要的文化景点之一。
《我的圣城麦加之路》虽然早在1988年已于外百老汇演出过,并在当年获得纽约剧评圈奖,但要直到2011年才首度登上百老汇的舞台,而那一年,已79岁高龄阿索尔获得了百老汇舞台的最高荣誉——东尼奖终身成就奖。一部30多年前的作品,由香港戏剧协会演读,会给本地观众带来怎样的体验和感觉?
演读剧场《我的圣城麦加之路》
日期:10月27-28日 8pm;10月28-29日 3pm地点:葵青剧院黑盒剧场票价:140(粤语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