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最巨幅《巨荷》首度亚洲展出 揭秘创作秘辛展示画荷新境界

撰文: 何国龙
出版:更新:

【张大千/ 水墨画】张大千是中国最受藏家欢迎的艺术家,也曾经是世界上最畅销的艺术家,与其好友毕加索的成绩不遑多让。张大千一生创作力无限,平均每年创作画作可达500幅,风格多变的他尤以泼墨风景画最为闻名于世,作品以中国传统为基础,是为将中国水墨传播世界的重要推手,他于1960年创作的一幅巨作《巨荷》,是传世尺幅最大之作,当年被视为进军国际画坛的宣言,志不在卖画,却是引起西方人注意及重视。这幅巨作于60年代仅在巴黎、巴西及纽约展出过,近日终于登陆香港,是首次在亚洲展出的难得机会。

张大千最巨幅作品《巨荷》(图片来源:苏富比)

《巨荷》六连屏高3.6米,宽8米,采用张大千珍藏的丈二乾隆内库纸6张、明末清初之吴天章墨,为了创作此画,更为其专门兴建大画室,所用墨之多,需要举家帮忙磨墨,在完成之际,张大千甚至体重骤降5公斤,可见得工本之大,辛苦非常。张大千一生画荷无数,其中的泼彩荷花达到出神入化之境,早期主要临摹大师名作,短时间内掌握了出众的技巧,接著建立自己的画风,赋予荷花更多神态,晚年在泼墨及泼彩上造诣非凡,开辟了荷花的新境界。荷花自古以来被佛家视为净土之物,而张大千早年亦曾出家百日,“大千”乃是当时的法号,他还多次隐居山野,可见得荷花能够代表到他的心境,成为了一生情意结并常以此入画,他居住过的地方多数都设有荷花池。

张大千为了创作《巨荷》,为其专门兴建大画室(王之一摄)(图片来源:苏富比)

此作具有澎湃、飘荡之动势,彰显其豪迈奔放的气魄。作画之时,张大千委托其好友、摄影记者王之一拍摄记录,在其著作《我的朋友张大千》记述了作画的经过,指出完成之际张大千连胡子也白了。作品于1961年首展于巴黎塞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并大获成功,令到张大千的名号随即名动天下,及后继续于巴西圣保罗“双年艺展”及纽约赫希尔艾德勒画廊举办之首场美国个展展出,并被美国《读者文摘》以14万美元购入,直到1982年于纽约苏富比释出,再转入“补拙斋”收藏,从此不再示人,至今逾60载重现于世意义重大。

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巨荷 ─ 张大千笔下巨制》展览现场(图片来源:苏富比)
张大千与毕加索(图片来源:苏富比)

张大千的好友、资深新闻工作者黄天才在《张大千的后半生》一书中记录,张大千曾向他解释创作《巨荷》目的是向外国人介绍中国传统水墨画,至于画作尺幅之巨则旨在引起西方人注意,在欧洲、南、北美洲展览过之后得到好评,令他觉得中国传统水墨终于在西方艺坛扬眉吐气。张大千当年所处的是中国绘画面临西化抉择的年代。早在20年代,他便开始周游中国各地名山大川,于40年代更远赴敦煌臨摹壁画,令他的画风得到变革,在50年代起在海外度过长达30年的时光,当中在巴西居住了17年之久,在那里促成了与西方艺术大师毕卡索的相遇,成为了中西艺术史上一次历史性的交流。70年代移居台湾直到1983年辞世,享年83岁。晚年的他将泼墨泼彩与早年的经验结合,糅合中西集其大成,呈现出豪迈的个性,画风介乎于抽象与具象之间,形式上与西方的抽象表现主义及行动绘画有些许异曲同工之妙。张大千诸多画风之中,尤以晚年的荷花最具抽象意味,其磅礴气势甚至有超越荷花作为花卉的本质,开创了画荷的新境界。

《巨荷》创作过程(王之一摄)(图片来源:苏富比)

张大千的《巨荷》对当代艺坛有著重大的意义,为创作此巨作心力交瘁,并非常人所能理解,最后,节录一段王之一在《我的朋友张大千》书中细述的创作过程:

“一天下午,大千先生卷起短衫的衣袖,将磨好的墨汁,一碗一碗的倒在纸上,看来十分可怕,我在旁看得提心吊胆,无法想像如何处理,墨泼完以后,将画室门锁上,不许任何人入内走动,让它自然风干,这些工作也不过半个多钟头,大千先生即下楼捧了一个盖碗茶杯独自饮起茶来了,他不讲话,闭目深思,看得出心思很沈重,原来他在计划如何处理他刚才泼下的那些墨团团。……这样一连几天,仍旧看不出什么眉目,只看见新地毯上东一块墨渍,西一堆颜料水渍,大千先生毫不在意这些,只顾在那些宣纸上比画。数日后,张夫人和葆萝将墨团团的宣纸一张一张擡到画桌上,大千先生又用毛笔将每个墨团团连接起来,又加上荷花一朵一朵点缀上去,又将六张宣纸拼在一起,果然是一幅构图完整的巨荷图。⋯⋯

巨荷图完成了,大家松了一口气。张夫人说:‘下次再画这样的大画,最好能订做一架磨墨的机器吧!看起你一碗一碗的倒下去,一点也不心痛,那里知道磨墨人的辛苦,磨得两手发酸,心里发毛,这个罪也真不好受。’⋯⋯

完成后,大千先生又恢复往日的神情,继续摆龙门阵。我从旁观察他老人家,体重至少减轻五公斤,胡子也白了不少。不过,他愉快的心情,补偿了这些天的辛苦。”

展览详情

展期:即日起至2024年9月25日

地点:香港苏富比旗舰艺廊(中环干诺道中8号遮打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