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大师Richard Pettibone逝世 曾二创Andy Warhol多件标志作品

撰文: 何国龙
出版:更新:

【Richard Pettibone逝世】以模仿大师作成名的艺术家Richard Pettibone,享年86岁。二次创作是现化艺术家的常用手法,二创向来带有讽刺及批评的态度,同时会衍生出版权问题。可想而知,在上世纪二次创作是一门多具批判性的手法,在60年代,Richard Pettibone这位以模仿大师作成名的艺术家,凭著对艺术的热爱不断挑战艺术的界限,就连Andy Warhol、杜象这些大师也难逃Pettibone之手,使观众不禁从中思考艺术品及艺术市场的价值,可惜这位作风另类的大师早前已不幸离世。

60年代的Richard Pettibone(图片来源:Sotheby's)

Richard Pettibone是一位别具影响力的美国艺术家,成名于普普艺术兴起的年代,也是后普普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常常对20世纪的艺术提出了创造性及幽默的批判,藉著创作著名艺术家作品的微型复制品吸引到大众的眼球。虽然版权及原创性向来是艺术界极为著重的原则,但使用复制手法是他故意为之的,为复制品增添了一层额外的讽刺意味,他亦并非完全的100%复制,复制品往往在尺寸上与原作有著明显不同,使人理解到这是创作并非单纯的复制,借此探讨艺术价值的本质。

《Roy Lichtenstein, 'Seductive Girl'》,1964(图片来源:Phillips)
《Marcel Duchamp "Bicycle Wheel"》(图片来源:Phillips)

在1938年出生于加州洛杉矶的Richard Pettibone,在1962年于当地的名校Otis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毕业获得硕士学位,随之展开了创作的生涯,开始创作一些著名艺术家的复制作品,例如殿堂级的Pop Art普普艺术大师Andy Warhol、美国“极简主义”之父Frank Stella以及独创了网点画法、常以卡通人物入画的普普艺术家Roy Lichtenstein等。那怕是成名已久的杜象作品也是Pettibone复制的对象。

《Roy Lichtenstein, Woman with Flowered Hat》,1963(图片来源:Phillips)

这些大师们的创作手法多以挪用(Appropriation)为核心概念,例如Andy Warhol的金宝汤、玛丽莲・梦露肖像;Roy Lichtenstein的米奇老鼠、唐老鸭、大力水手等;还有杜象擅长运用现成物来创作。当时盛行的普普艺术,创作的过程看似比起传统的艺术风格更为简易、更易量产,也带有更多的商业化、速食文化意味,使得艺术市场迅速扩张,有见及此,Richard开创了一门模仿的艺术,让自己、艺坛及大众反思艺术的价值及变化。他被称为杜象的“狡猾学徒”,Andy Warhol是他主要的灵感来源之一,他有一系列的金宝汤画作,相当忠于Andy Warhol的风格,却将自己与他的名字并列在画上。

《The Marriage of Reason and Squalor Stacked》(图片来源:Christie's)

还有一些以假乱真的简约画作,灵感来自Frank Stella的作品,Stella专注于物料及画作的本身,作品名字往往与画作并无关系,创作时亦没有注入一丝象征性或情感内容,其名句:“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See.”反映出创作理念。很多人认为Pettibone的模仿是在嘲弄Stella,但他亦明言自己相当欣赏对方,只是对这种艺术风格本身存有怀疑,如果大家都是在“无意义”地于画布上涂上颜料,那么该如何判定这些画作的价值高低?相信他在复制和提问之前已经知道复制品的价值永不会高于原作,这个行为反而显得出他在致敬复制的对象,只是当大师作品不能被撼动之时,还是希望大家以艺术的角度去欣赏作品,却非单纯地拜倒在名气、宣传或商业价值之上。

《Andy Warhol, '32 Cans of Campbell's Soup'》,1962(图片来源:Christie's)

Pettibone一生作品无数,曾分别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费城当代艺术学院、迈阿密当代艺术博物馆等地展出多达200件以上的作品,最具争议的一次展出相信是1964年在Ferus Gallery举行的展览,这里是Andy Warhol首次展示其金宝汤画作的画廊,Pettibone的作品惹来了无数的强烈反应,甚至有些艺术家愤怒地高呼“这不是艺术”,但Pettibone却能理直气壮地回应:这或许是最糟糕的艺术,但也是艺术。他有著非常独特的视角以及在创作时需要的辨识能力,成功在当代艺坛道出了艺术品盛载的价值,并使人重新思考模仿与创新的关系,持续探索艺术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