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陪酒”文化挨批 中国酒桌文化面面观|历史探秘
日前,阿里巴巴爆出有女员工被上司逼陪客户喝酒,其后遭客户猥亵及上司性侵,职场的陪酒文化也被抨击“恶臭”,阿里巴巴也出面回应:“阿里支持员工拒绝陪酒”和“坚决像丑陋的陪酒文化说不”双双上了热搜,中国的“酒桌文化”也引发讨论。
回顾中国历史,早至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酒字和与酒有关的醴、尊、酉等字,而从考古发掘来看,在近现代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器制品中已有专用的酒器。酒也带动“酒礼”、“酒经”和“酒令”等文化现象的产生。饮酒早已不仅是一种生活饮食行为,更是一种社会性文化行为,融入到中国人的血脉深处,酒桌的礼仪也成为一种特有的社会文化,但“灌酒”、“罚酒”甚至逼迫员工“陪酒”都引发批评甚至有触法的可能。
中国人血液里的“酒文化”
早期的酒是奢侈品,酿酒技术难掌握,产量较少,酒具有稀缺性与神秘性,被誉为通神之物,属于‘圣液’。一开始是给祖先、神仙享用,其后皇室与贵族才得以享有。中国早期酒文化是政治文化的一部分,与祭祀、庆典、战争等礼仪结合紧密,是属于皇家与当权者的上层文化。
《周礼》中对祭祀用酒有严格规定,有“五齐”、“三酒”八种酒之分。原始社会主持祭祀活动的人多为巫师,权力很大,后来还演化出“祭酒”等官职。中国历朝代都有管理酒类的机构,如周有酒正、汉有酒丞、齐有酒吏、梁有酒库丞、隋唐宋有良酿署等。
《汉书》称“酒为百礼之首”,明宣宗在《酒谕》中更是明确提到“非酒无以成礼”。《周礼》、《礼记》中几乎无一页不提到礼,也几乎无一页不提到酒,酒与礼的密不可分是中国酒文化的特点之一。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20多处提到酒,酒被赋予了礼仪、社交、休闲等含义,亦体现了特定的宗法秩序以及人伦关系。
古人饮酒时讲究一定的礼节。这种礼节,使得饮酒成为一种庄重的活动,颇具仪式感。传统社会的酒文化与人的身份、地位、权势密切相关,酒桌上森严的等级,席位上体现的严格的长幼尊卑秩序,以及酒桌上器皿的多寡,摆设的位置,即能最直观地反映出酒桌上各人的地位、权力等。
如在中国人的迎来送往中,酒桌文化中提倡“三爵酒”的礼仪:主人先敬一杯酒以示酒中无毒,客人自会安心饮用,回敬主人;为感谢客人到来,主人会进行第二杯敬酒,客人在主人喝过后也会举杯畅饮;而为了“劝君多饮一杯酒”,主人还会继续敬第三杯酒,自己先干一杯,客人也自然便要跟著喝一杯。三爵酒之后,酒桌上才到了自由发挥的时间,酒宴也才能算正式开始。
石崇斩美人劝酒:“不喝不给面子”
敬酒也是有社会等级之分。臣敬君,子敬父,弟敬兄,下级敬上级,晚辈敬长辈,都是心知肚明的事,哪一层都乱来不得。礼之下,规矩体现的自然是上位者的权威。“君要臣喝,臣不得不喝”,于位高者而言,这是彰显权力的机会,而于位低者来说,“不喝也就与不懂规矩”这也体现在现代的职场文化。
而在三国魏晋时期,喝酒风气极盛,劝酒风气更盛。历史上逼人喝酒最极端的人当算是西晋的石崇,如若哪位客人未喝干他家中美女所敬之酒,他便会令家丁将美女人头割下。《世说新语》中提到石崇曾连续杀了三位美女,以逼迫后在东晋任大将军的王敦喝酒。
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中的张飞也是个地道的好酒之徒,不仅自己好喝酒,更喜欢劝人酒,召集军官宴饮时提倡“一口闷”,其下属曹豹不会喝酒,张飞一怒之下要罚其一百军棍,众人求情才以抽五十鞭了事。《典论》中更有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情节,汉末群雄之一刘表大宴宾客时,旁置一顶端有长针的长木棍,若哪位宾客喝多倒下,刘表就会拿针去扎人家屁股,扎醒后命其继续畅饮。
酒桌文化在职场
从最初的政治统治道具,到官场商用功能饮酒,再到普通大众生活休闲式的消费品,酒与酒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现代意义上的敬酒与罚酒,政治强制性得以减弱,但千年来的约定俗成仍影响著中国人在酒桌上的行为习惯。
从古延续至今的酒桌上的权力关系在职场延续,酒桌易拉近关系,与客户在觥筹交错间谈生意更容易,但是与客户间明确的利害关系、与上下级的阶层关系,也使得“不喝就是不给面子”“你喝多少我喝多少”的酒桌文化成为许多上班族的梦魇,劝酒、罚酒和逼女性陪酒,是文化糟粕也成为被外界批评诟病的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