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人在深山失踪的鬼怪:“魔神仔”传说与山林恐惧
农历七月,世界各地的华人多谨言慎行,小心翼翼地渡过这个特殊月份。日前在台湾,有对夫妻带着孩子到位在屏东垦丁的社顶公园游玩,不料大约中学年纪的儿子竟在步道上的岔路离奇走失,5小时后才找到人,被怀疑是“魔神仔”作祟。
其实,当地于2008年也曾传出有老妇人离奇失踪,5天后才被寻获,老奶奶事后声称自己是被身材高大的红发女子带走,从此该地盛传“魔神仔”传说。
在多山的台湾,魔神仔是一种很常被提及的精怪,更时常被翻拍成电影。台湾卖座的恐怖片《红衣小女孩》系列就出现魔神仔,也成为影视文化里的IP。
何谓“魔神仔”?
“魔神仔”为台湾乡野传说中,一种会诱导(台湾人多将其称为“牵去”、“摸去”)人们在山林荒野迷失的鬼怪。近年在台湾人类学、民俗学者的研究下,也带动起以“魔神仔”为题材的恐怖电影。在台湾民间传说里,“魔神仔”没有固定形象,有时被认作是孩童、妇女、矮人,或是枉死登山客的鬼魂(如玉山相传有身穿黄色雨衣的男子将登山客引诱至悬崖边),多穿红衣、红裤或是戴着红帽。而迷失者被发现时,大多呈现精神恍惚的状态,对于失踪期间所发生的事没有太多印象,或只记得有人拿好吃的食物招待自己,但实际上吃到的可能是蚯蚓、昆虫、叶子或是泥巴。
为何“魔神仔”都在山区出没呢?对于汉人而言,山林是未知又充满神秘与危险的场所,除了有毒蛇猛兽外,人们还想象可能有精怪邪魔藏身其中。从六朝志怪小说的记载,人们多在人烟罕至的深山里遇到怪事。由于台湾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林木葱郁,自古以来就被来台汉人视为充满妖魔鬼怪的蛮荒之岛。《台湾府志》载:“深山之中,人迹罕至。其间人形兽面、鸟喙鸟嘴、鹿豕猴獐,涵淹卵育;魑魅魍魉,山妖水怪,亦时出没焉”,对于来台汉人而言,台湾广大又尚未开垦的山林,除了有原住民外,还有许多妖怪。
来台曾写《裨海记游》的清代文人郁永河(1645-?)也称台湾有瘴疠之气,使人容易病倒:“以深山大泽尚在洪荒,草木晦蔽,人迹无几,瘴疠所积,入人肺肠,故人至即病”。
福建闽南地区的“魔神仔”
不过“魔神仔”并非台湾独有的精怪,同样多山的中国大陆福建闽南地区也有类似传闻。19世纪曾在福建进行田野调查的荷兰传教士、汉学家高延(Jan Jakob Maria de Groot,1854-1921年),留下不少当地乡野传闻,其中就有“魔神仔”的记载,不过当时的人将其称为“mo-sin-a kui”,汉字写成“无神阿鬼”(发音与魔神仔有高度雷同)。
高延详细地写下厦门人口中的“无神阿鬼”的传闻:“厦门人知道的还有一种鬼,与精神错乱鬼极为类似,但没那么邪恶,不那么会纠缠,就是那些会引起短暂或长期心智丧失的迷魂鬼-即迷惑、扰乱魂的鬼(迷魂鬼,be hun kui),也称之为无神阿鬼-即使人失神的鬼。它们的作为在于将构成人的智识或其一部份的魂或神移出人体,因此会造成精神萎靡和心不在焉……人们称这样的事通常发生于夜深人静时,若有人走出家门到街上的茅厕,某些鬼怪会把他的灵魂拘走。他会昏昏欲睡、失去知觉地游走在恶臭的便池之间,无法找到离开街坊曲径的出路。
这种情况下,大多需等到另一个人带着火把或灯笼出现时,梦游者的灵魂才会重新安定下来……然而,还有更严重的:许多男女都曾无缘无故地离家游荡,几天后才在山上被发现,迷了路又挨着饿。需要有人拉长嗓门大叫这些受害者的名字,茫茫然的灵魂在听从这样的呼唤之后,才会回到受害者的身体而神智方得恢复”。
那些被“无神阿鬼”拘走灵魂的人,其行为特征与今日台湾常听到的魔神仔传说中的迷失者大同小异,同样都精神恍惚、到处游荡,没来由地离家最后在山上被人发现。学者李家恺进一步考察,至少闽台地区都有魔神仔这个词汇,如《厦门音新字典》、《闽南话漳腔辞典》等闽南语字典,皆有收录“魔神”一词,意为鬼怪。不过近年大陆闽南地区民众在使用习惯上,多将“魔神仔”来形容神智不清的人,与台湾将“魔神仔”专称山里的精怪已有所不同;福建当地反而多用山魈(山中鬼怪的统称)、“迷魂仔”来称呼山中的鬼怪。
不过闽台两地流传的“迷魂仔”、“无神阿鬼”,或是“魔神仔”,仍有细节差异,像是福建的魔神仔还有性别上的不同,人们相传遇到公的会破产,母的则会招财进宝,台湾则多强调其外貌矮小较少提到性别;还有另一个不同的地方是,台湾若发现被“魔神仔”带走的迷失者,多是嘴巴被塞满蚱蜢、泥巴之类的,不过福建当地则相传,若是迷失者的七窍被“魔神仔”塞满虫子、泥巴的话,那么迷失者就会死亡。
现代社会偶有“魔神仔”相关的失踪事件上新闻,但今日大众秉持着科学精神,对于失踪者的情形多以精神失常、梦游或是失智症等方式解释。但若从文化的角度来看“魔神仔”, 就会发现闽台地区的“魔神仔”传闻,实与中华文化长年以来把山林视作妖魔鬼怪出没的场所有关,背后其实更深层的是人们对于深山荒野恐惧的集合体,并随著故事传说的增多反映出各地特有的风俗,魔神仔和精怪的故事产生也是研究人类社会文化有趣而新奇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