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战”南北、“战”东西 睇睇两岸地域歧视
“天龙国”、“天龙人”在台湾社会是常被用来揶揄台北市、台北市民的说法,讽刺台北市与该市市民是一群拥有特权、或自认为高大上的人;某种程度上,更代表了其他县市对台北市或多或少的不满。
当然,在台湾不只有台北市与其他县市的混战,南与北、东与西的纠葛亦存在于同样的时空环境;把视野放大的话,更不用说中国大陆,种种地域歧视的论述也成为众人议论的话题。
在大陆社会中,所谓的“中国偏见地图”流行过各地的不同版本,“北京人眼中的中国地图”、“上海人眼中的中国地图”、乃至于“河南人眼中的中国地图”,都在网上流传着。不过,扣掉河南自身外,几乎都会看到大陆民众心目中最“黑”的地方就是河南,更有“十亿人民九亿骗,河南人是总教练”的说法。
为什么河南、河南人会被冠上这样的封号?其实,从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来看,各式诈骗案中的罪犯,并非总是河南人最多,因此河南得到这种封号、甚至获得打油诗的“打气”,往往都有说不出的苦衷,最后甚至变成河南人(简称︰豫)自己的地域歧视,豫西人(河南西部)会说,会骗人的都是出身豫东(河南东部),让歧视由外部社会演变成自身社会的分裂。
另一方面,台湾自古以来常有顶港、下港(台语)的说法。所谓“顶港”就是指过去的基隆港与淡水港,“下港”则是台南安平港与高雄港,台湾社会常听到的“顶港有名声,下港尚出名”(台语)指的便是在全台都很有名。然而,顶港、下港的说法,随着时间与环境的演变,亦出现不同的意涵。譬如,顶港、下港被泛指为北部与南部,甚至更激进者,认为顶港就是台北市,出了台北市以外就是下港、就是“乡下”。
其实,不论是大陆或是台湾,会出现不同地区或省分之间的歧视或偏见,与各地社会发展不均、或生活环境的不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以中国大陆为例,豫东、皖北(安徽北部)、苏北(江苏北部)、鲁西南(山东西南部)一带,是网络上流传的各种偏见地图中,存在最多负面印象的区域;但从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来看,黄淮流域刚好覆盖了这片区域,虽然曾经出过许多王侯将相,但是天灾频仍,使该区域的发展始终难以提升。为了讨生活,确实有一部份出身当地的民众,是以乞讨、偷盗或打工赖以维生。
更严重的是,因为天灾频仍,河水改道家常便饭,使得土地等基层民众倚赖的生活基础也常常改变。处在不稳定的自然与社会双重压力之下,人们就更不会长期规划,而只求眼前或短期的温饱。这些都是此区域之所以出盗贼、出乞丐的因素,也影响着外地民众的观感。
一样的,台湾各地战南北、战东西、战语调也有着社会发展不均的问题。台北市相较其他县市,有着完善的公交车与捷运系统、高速公路建设,其他各项基建亦可谓全台无出其右;从便利性、完整度、整体经济发展等层面来看,台北市确实领先其他地方。的确,部分台北人存在着高高在上的天龙人心态,但绝大多数的台北市民,其实并未如此。
地域歧视难以完全杜绝、说到底也几乎不可能消失。然而,不同省市地区的民众,应该更要去理解其他地方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环境,而不是总凭借着刻板印象或既定态度去解读其他区域。多点同理心、多点包容心,愿意去体会不同地方的文化与生活意义,也许才能慢慢消弭这些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