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惹的祸】在职妈妈叹难以请假产检 上司:咁等如出工唔出力
“一同公司讲我有咗,𠮶刻好似听到所有人倒抽一口凉气,成个气氛唔同哂。”任职会计文员的梁太说。她现育有一名两岁的儿子。
迎接小生命,原本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可是,在职妈妈心里苦,皆因由向公司“报喜”开始,公司政策、上司同事以至薪金假期,对她们而言都是“关关难过”。
公司立场:同事怀孕 影响工作分配
任职一公司管理层的黎先生指,一听到下属怀孕,即代表团队的工作要重新分配,部分同事的工作量亦会增加,当上司的难免会有负面情绪。“站在公司立场,我当然不希望员工放产假,因这等于付了薪金给她们,却没收得相等的工作效能。”他更曾听说,有公司面试时,得知应征者已婚,便会再询问她是否有生育计划,然后才考虑会否聘用。
要做个醒目打工仔,记得睇多几条“职场处境题”啦! (按此进入)
对于请假,黎先生直言孕妇就算请无薪假,还是会影响到人事部对她们的评价,他亦劝妈妈们要“计过度计”才申请假期。“假期等于员工的出勤记录,遇着有下属频密地请无薪假,那即使我把appraisal写得多好,人事部也会扣分。”他又举例,假如遇上孩子生病,女士不妨与丈夫商量交替放假,减少请假的日数。他曾有下属在产后选择喂哺母乳,“(她)忽然就消失2小时,去了泵奶,但那可是工作时间来的!”
他期望将/已为人母的同事也多考虑公司立场,体谅公司和上司的难处,互相提点和配合。
怀孕/产后复职女性感受:大肚婆的地位很低
黎先生的看法,在法理角度来说并没有“犯错”,但对已怀孕及产后复职的员工来说,公司的立场却无法顾及她们身心的需要。
当下是一个女性也能撑起半边天的时代,梁太坦言,在怀孕期间及产子后继续上班,是希望可赚取收入,好好准备孩子的未来。梁太说:“我拥有大学学历,不想就此失去事业,令过去学到的知识无用武之地”,可是她及后亦感叹地说:“但公司没有同样想法,‘大肚婆’在公司眼中的地位很低。”
同样育有一子,亦一样不愿上镜的陈太,跟梁太在诉说怀孕期间的职场见闻时,一致认为在请假的难度最高。“香港并没有产检假,而到诊纸只写半日(假期),所以我们去产检时请的是病假,用完就申请年假。我的肚子在怀孕时很重,产检完又要频扑地返回公司,很辛苦;有时想休息多点,请了几次全日病假,人事部即致电指我用到诊纸只能请半日假!”梁太说。陈太补充,她在怀孕时的情况需要较频密地覆诊,每每在开口请假时都会感到压力很大。“结果我忍不了,要请无薪假,人事部亦劝我少请假,很无奈!”
另外,她们亦大呻香港的产假太少,只有“前4后6”共10星期。放眼世界,目前全球仅有18%国家及地区的产假是少于12周,然而香港却位列其中,休息时间少固然是一大问题,但产妇如选择喂哺母乳,亦需额外承受另一种辛酸,被逼在公司的客厕或会议室等地方挤奶。“我有同事因为不想去厕所泵奶,所以披着喂奶巾,在座位中处理,弄得坐在旁边的男同事非常尴尬。”梁太说。
最令她们感觉不公的是,她们在宣布怀孕后,上司便立即走来跟她们说:“今年会扣你花红,下年的薪金调整幅度也只会紧随公司的最低幅度。”她们感觉之前9个多月在公司的努力都被抹杀,而陈太在放产假前,曾被上司推荐升职,可惜在假后没有兑现。她就此向平等机会委员会查询,却得知这情况并不能构成歧视,让她更是郁郁寡欢。
虽说公司设置的难关处处,但两位太太最后还异口同声地指,怀孕期间感受最深的还是同事们的配合和关怀。“例如外出用膳,他们会选择适合孕妇的食物,又会帮忙搬重物,亦不介意工作量可能多了,放完产假后他们对我的态度也很好,很warm!”梁太说。
现时,香港劳工法例和平机会有就怀孕歧视提供指引,亦有在《雇佣条例》及《性别歧视条例》中向怀孕雇员提供保障,例如保障孕妇免因生育原因被解雇,然而,若她们在期间受到工作上的不友善对待,有关状况则未能纳入保障范围内。据平机会于2016年所公布的调查指,该会在2010至2015年期间共接收602宗涉及怀孕歧视的投诉,但最终只有8宗正式发出入禀状,且仅有2宗获胜,成功率为得0.3%。如要为在职妈妈提供友善的工作环境,相信雇主与雇员双方还需要更大的努力。
温馨提示:孕妇要适时休息
妇科医生靳嘉仁指,随着怀孕周期愈长,孕妇肚子的重量也会不断上升,到怀孕后期,孕妇会犹如搬着重物般行走,因此在上班时不宜再搬动其他重物,“搬一件等于搬两件”,一旦姿势不良,便会拉伤肌肉;有小产或早产征状的孕妇,也应避免大动作活动和搬动重物。
他建议,孕妇若从事需要长久站立的职业,应每2小时休息一次,最好能够躺卧,放松全身,否则脚部肌肉长时间拉紧受压,回家后较易抽筋;而从事久坐职业的孕妈妈,则是背部肌肉长期拉紧,建议每2小时做一些伸展运动,活动筋骨,纾缓肌肉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