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家过招】传统教育已到转角位? EdTech创业:目光在20年后

撰文: 文耀伦
出版:更新:

在香港从事EdTech(教育科技)的startup不算多,但却是发展潜力极大且足以影响社会及下一代未来的事业。从GRWTH联合创办人陈骏霖(Adam)及Big Dipper创办人陈诺彬(William)两位EdTech创业者身上或可了解到,EdTech将如何能为传统教育模式带来转变。

相识多时的Adam(左)与William(右)均参加了数码港的培育计划,对教育理念及创业都有着相近的想法。(欧嘉乐摄)

财爷早前发表的本年度财政预算案表示将拨款支援教育界的发展,除了财政上的支持,透过创新教育方案,亦是培育社会未来人才的一个新出路。结合教育与科技的EdTech就是其中一个有潜力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不足的方法,而创立GRWTH前有多年教育工作相关经验的Adam说:“我们的创业动机望得很远,是在思考社会20年后的状况,然后在当下做着准备工作。”

时代变 教育模式也要变

年纪相若的Adam与William都是受着香港传统教育模式成长,Adam在创办GRWTH前曾有10多年从事教育资讯科技的经验,而于90年代曾移民加拿大的William亦对本地及海外教育方式有着深刻体会,因此二人都明白香港教育制度的好与坏。现在二人的教育科技初创业务均以香港为家,透过数码港的创业支援平台,革新传统教育。

Adam认为现今的学校与社区中心出现资源错配现象:学校在搞兴趣班,社区中心却开办珠心算课堂。他希望藉GRWTH的平台,让学校、家长及社区中心可共同跟进学童学习及课外活动进度,从而向他们准备合适的课程及活动项目。(欧嘉乐摄)
学校是一个收集了学童数据的庞大数据库,然而传统做法是在派发成绩表后便把数据放在一旁。GRWTH的用途就是每天更新学童的学习进度,从而让学校、家长与学童自己都可掌握学习进度,不至硬要将不合适的课程及活动强加于他们身上。(欧嘉乐摄)

Adam说:“学校以往会把100个学生当成1个人般教导,很单向,但这种教学方式显然在今天已不合用。学校就像一粒榄核般,它的两端代表成绩出众与不理想的学生,前者要拔尖,后者要补底,他们自然可获得较多教学资源,然而他们都只是同学中的少数,怎也不及成绩平平的学生为多。这就是教育理念常会提到了一个问题:我们要向学童提供公平还是平等的学习机会?”Adam就藉创办学童档案系统GRWTH,以收集及整理学童成长数据的方法尝试解答这问题。“学校一直都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只要懂得如何管理及整合这些数据,便能做到many to many。”

William在创办Big Dipper前,曾推出一个名为《星愿小王子》的学习平台,深得教育界及家长喜爱,亦因他们的鼓励,William才立下创业的决心。(欧嘉乐摄)

由William创办的教育科技研创企业Big Dipper,则主力制作数码教学系统及相关内容,AR/VR、体感装置、电子书及教学游戏等,都是旨于令课堂变得更有趣味,提高学童的学习兴趣。“以往的家长对我的想法抱有质疑,认为打机怎能与学习混为一谈,但世界在变,传统教育界与家长们都开始跳出comfort zone,想多了解其他学习方法,现在更很乐意接受游戏化的教学方法。”

Big Dipper以科研作定位,致力研发用于教育事业的科技产品,但除AR/VR、体感装置与电子学习平台等不仅是教学时使用的硬件,公司亦有制作相应的教学内容,实行“软、硬兼施”。(欧嘉乐摄)

有钱冇人赚?

行业行头,科技跟尾,就如近年火热的FinTech,还是HealthTech、RetailTech、HRTech、FashionTech等,随手在一个行业后加上“-Tech”,已是一个崭新且充满商机的创科创业领域。那Education + Tech都是一个商机处处的领域吗?当然是。据政府统计处去年的数据指,单以幼稚园、小学及中学合计,全港共有逾2千间学校,80多万学生,学校、校长、老师及家长都是潜在客户群,经济潜力实在巨大,然而据Adam与William估计,香港真正称得上为EdTech的startups,大概只得10多间,比例真是少得令人惊讶。

有钱也没人想赚?倒也不是,只是教育市场的特性实与其他行业是有所不同。其一:EdTech很多时候做的是“解决方案(solution)”,是为针对一个状况而提供一个可长期经营的设计,但较少是一种“产品(product)”,会随时间而折旧、替换;其二:EdTech客户群多属稳阵派,是要再三考虑才愿意付款的一群。由此可见,EdTech的startups投放在研发的资源与时间普遍较长,但回报速度却亦较慢,因此并不是每位创业者都愿意投身这个范畴。

William笑言自己以前也是一个“屋村仔”,幸得不少人帮忙才能有今天成就,所以他希望藉推出趣味教学方案来回馈下一代,让别人可受惠。(欧嘉乐摄)

William说:“EdTech不是一个揾快钱的行业,是要‘摆个心出嚟’才能做的。”似是陈腔滥调的说话,但这也是不少EdTech创业者的心声,“不是没人试过想在EdTech市场揾快钱,如在金融海啸后,大市不景气,便有不少人试图在教育市场分一杯羹,但后来市道转好,他们便纷纷离开,转到别的行业去。那时最可怜的就是那些与他们合作的学校,因它们都不知该找谁去帮忙接手。”

Adam也补充指,他们做的不是慈善,而是一盘生意,但由于EdTech创业者的目光需放得长远,因此在赚取盈利之余,他们心中还得抱持着一份社会责任。“以EdTech创业,是要确信自己在做着正确的事情,不是‘do the thing right’,是‘do the right thing’。”

Adam与William获资深教育界人士冯校长(右二)穿针引线而结识,结果成为创业路上的好朋友。(受访者提供)

数码港相知相交 友情也是创业支援

要有抱负,也要有足够能力打持久战,EdTech在讲求效率与盈利的香港里,无怪乎不是最热门的创科创业领域。William也不是没在创业与打工之间挣扎过,但有见学校与家长给予支持,加上有如数码港这类的业界支援,便于4年前正式创办Big Dipper,主力开拓教育市场,也常参与各式商业项目,以确保有足够收入支持公司营运;Adam则因有着较资深的教育工作经验,创业过程相对地顺利,但GRWTH未来计划与社区组织合作,并增设电子缴付功能,要涉足FinTech技术,对他与团队来说也是一种新的挑战。

创业最大支援是友情,Adam和William在数码港平台相知相交,亦连同其他志同道合的教育工作者举办Dreamstarter活动,鼓励中小学生创作,追寻梦想。(数码港提供)

相识多时,且已成功从数码港培育计划毕业的两人,认为园区过往提供的资源着实有助他们开发产品雏型、扩阔眼界,而挂着“数码港”这个品牌,在教育市场上也较容易挣得学校与家长的信心,他们更欣喜的是在这里找到一个很团结的群体。William说:“数码港的创业群体概念很强,每间startup在关心自己之余,也会关心其他人的成长。”Adam亦表示,虽然两人曾尝试在同一时间与同一所学校合作,但也未曾试过“争生意”,反是当上了好朋友,至今仍经常联络及扶持。

“我想是因为我们对教育及创业的理念很相近吧!”两人如此总结彼此的友情。不少创业者都以“改变社会”为创业目标,但对目标宏大却遥远的EdTech创业者来说,过程更是需要毅力与信心。贸然走入不熟悉的市场,当然难以成事,但如对教育事业有着热诚,也找到市场定位的话,这时候就会发现,创业过程中有着伙伴同行互勉,彼此分享及扶持,这原来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创业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