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破网上情缘及投资骗案 6受害人失400万元 22男女被捕包括家佣

撰文: 陈诺希 陈蕾蕾
出版:更新:

警方于本月13日至18日采取“报捷”行动,侦破一宗怀疑清洗黑钱案,成功瓦解两个犯罪集团,不法分子透过虚假流动应用程式(App)行骗,利用受害人寂寞、空虚之感,骗取对方信任,诱使他们进行投资,堕下网上情缘骗局,6名受害人共失400万元,其中单一最大宗损失200万元。
警方以涉嫌“以欺骗手段取得财产”、“串谋诈骗”、“勒索”及“处理已知道或相信为代表从可公诉罪行的得益的财产” (俗称洗黑钱)拘捕22人。

警检获银行卡、手提电话及电脑等。(陈蕾蕾摄)

屯门警区助理指挥官(刑事)署理警司武少禧指,2020年1月至8月,全港共有10,500多宗诈骗案,较前年同期上升一倍。而屯门警区有887宗诈骗案,较2019年的422宗上升一倍。

经屯门警区人员调查发现,其中6宗案件由两个集团操纵,当中一个为本地人组成,透过虚假电话投资App及新兴的虚拟银行服务进行诈骗。而另一个集团由南亚裔人士组成,操控于本港工作的外籍佣工,为其开设本地银行户口,以进行洗黑钱。

骗徒设计虚假投资app 实时显示户口结余

涉案本地诈骗集团以网上情缘及投资骗局方式进行诈骗。骗徒利用社交平台及交友App认识受害人,于建立信任后,便游说受害人参与投资,并声称是低风险、高回报,又指只需投入资金就可在短期内获可观回报。诈骗集团更设计虚假投资App以增添真实感,而App内亦可实时显示受害人的投资结余。在骗案初期,骗徒会发还部份投资回报,让受害人误以为有进帐,继而说服他们投资更多。至受害人取钱时,骗徒就向他们收取手续费及税款等。

其中有受害人在与骗徒交谈期间曾传裸照,其后对方以公开他的裸照为由,向事主勒索及恐吓,要胁受害人续投资。经警方调查,5名受害人均被指示将款项投资到不同的银行户口作本金,他们初期所获的利润就由虚拟银行发出。警方相信,主脑开设不同社交媒体帐号,用作接触受害人以展开网上情缘,其后就指示成员开设虚拟银行户口及安排传统银行户口,以转走骗款。

集团利用外佣户口收取骗款

另一个诈骗集团利用网上交友平台成功结识了一名女文员,骗徒假扮成居外地的外籍人士,于短时间内与对方发展网恋,并赠送礼物。惟在运送礼物期间被扣查,讹称要缴交不同费用,如清关费及行政费等。受害人不虞有诈,并于两个月内助缴超过200万元到不同的银行户口,收款后骗徒就消声匿迹,受害人报警求助。

调查后发现,有本地工作的外籍佣工涉案,她们疑为了贪小便宜,收取微薄的手续费而按骗徒指示开户,其后将骗款存入她们的户口再取走。

行动中,警方拘9男13女,年龄介乎19至70岁,当中11名本地人及11名外籍人士,他们报称是文员、销售员、家庭主妇、家佣及无业。行动中检获银行卡、手提电话及电脑等。现时所有被捕男女已获准保释候查,须于1月下旬向警方报到。行动仍在进行中,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捕。事件中有5女1男受害人,年龄介乎29至36岁,共损失400万元。

警方提醒市民,“以欺骗手段取得财产”、“串谋诈骗”、“洗黑钱”及“勒索”都是非常严重的罪行。另外,借出银行户口予他人本为不当行为,若户口用作处理犯罪得益或其他不法用途,户口登记持有人亦有可能负上刑责。警方亦留意到骗徒会利用最新的金融科技,例如虚拟银行服务,以增加警方的调查难度。同时,骗徒亦会用一些虚假的投资应用软件掩人耳目,诈骗受害人。警方借此呼吁各位雇主应多加留意身边的佣工,并提醒他们切勿受人指使去开设银行户口。

警方呼吁市民无论在网上结识朋友或选择投资产品时一定要谨慎小心,保持警惕,切勿盲目相信网友的甜言蜜语,特别当对方不断游说进行金钱投资或缴交不同类型的款项如手续费或清关费等,更需要提高警觉,避免误堕骗局。如有怀疑,请即致电“防骗易”24小时热线18222查询或报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