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民间工运“权威”笔耕大半生 中风仍坚持记录工人维权
61岁的梁宝龙,做过印刷厂植字、电脑维修、茶餐厅杂工,可谓最正宗的基层蓝领,不过脱下劳工手套的一双手,风霜之中尚有文雅,他天天翻旧书、研史料,醉心执笔大半生,只望将教科书中从不出现的本港工运历史重新还原,笔耕不断,为的是填补历史空白。
自资出版过数本工运著作,滞销景况不难想像,中风之后,又天天困于家中当个“键盘战士”于网上写文,别人笑他太疯癫,他却不以为然:“大家都话我啲嘢揾鬼睇咩?但我只系做我值得嘅嘢,如果我都唔做,咁仲有边个延续呢段历史?”
无读大学也非权威学者却响当当
劳动节与工人运动,有如天秤般密不可分,不少人会为基层工友血汗辛酸咬牙切齿,抱打不平,却从不关心与劳资关系演变千丝万缕的工运历史。这在于梁宝龙眼中,却成不容留白的坚持。儿时受从事工运的哥哥影响,他十多岁开始,对工人运动及劳工权益产生兴趣,但这些于本港教育中却从不入流,他开始翻书研究,又开始走入工运界,搭工会友好收集一手资料,将本港工运近200年历史逐一并凑。
中学毕业的梁宝龙,并非甚么响当当的权威学者,多年来研究工运的同时,他其实只是个平凡的打工仔,出入厂房日夜开工,赚取低微薪金。不过他的“江湖”地位,可于本港工会势力与其友好程度中得以窥探,职工盟不时邀请他为工会干事“补底精读”工运历史,又与“老左派”、曾出书专谈“六七暴动”的周奕称足道弟,而两岸学术界亦不时与他交换心得。
点出九巴叶蔚琳罢驶行动失败原因
醉心研究工运大半生,他见证本港争取劳权多年来的寸步维艰,对于本年初闹得热哄哄的九巴工潮,他亦不禁慨叹本港对保障工会组织的落后。
不过,梁宝龙身为工运研究者,目光走得更远,更翻出我们未有为意的注脚——今次九巴工潮,各大工会拒撑,形成有如女车长叶蔚琳上演独脚戏局面。回顾昔日的巴士罢工,最轰动的1989年中巴罢驶一役,车长连续两天于早上繁忙时段罢驶,导致港岛区交通瘫痪,其实正正是由工联会属下的中巴工会牵头,亦即今次怒斥叶蔚琳“白痴”的“龙头”工会汽车交通运输业总工会的前身。当年声势浩大,号召响应,何以今昔大相迳庭?梁认为是工会内斗所致,亦源于叶蔚琳拒与现役工会五大派系“埋堆”有关。
历史从缺,便难以借古鉴今,另一耐人寻味的古逸小事,是中巴工会其实由工联会前理事长陈文汉一手促成,而这位老前辈,是工联会开启福利事业的始祖,更对本港工会历史有著深远影响。
工联会“蛇斋饼粽”起源有因
走在当下,不少人嘲弄工联会以“蛇斋饼粽”、利用福利笼络工人,但梁宝龙指,陈文汉向工人大派福利,是呼应时代需要,“当时50年代香港禁运,工厂执笠,工人失业,佢搞咗好多文教班同福利小组,又有医疗所,用呢种方法组织工人”。延至今天,“蛇斋饼粽”成为工联会给会员福利,或多或少渗透着政治色彩,逐渐偏离争取劳工权益路线,但梁宝龙认为,不能全盘否认“派福利”的意义,而工联会“桩脚”的扎实亦有其可取之处。
现今本港工会力量由几大势力盘倨版图,工联会、工团可算是较历史攸久,劳联及职工盟则是后起之秀,不过他认为目前的工会,极需加强工会民主,包括培植工人作为行动骨干,始可走得更远。
放眼未来,芸芸劳工议题中,他期望可于有生之年见证集体谈判权重新出台,又希望可解决政府外判制度。墨水满肚的他,因英文欠佳,遂未能趋前发表学术式研究著作,于象牙塔前止步,是他的一大遗憾,但他直言,期盼自己可继续于书海中作战到底,将劳工权益带到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工运史可能好闷,吓亲人,所以我都努力谂紧点样变得有趣同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