龄活就业地区计划 助长者就业
政府推算未来55岁以上的人力供应将增加至约84万人,为了解人口老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前年推行“赛马会龄活城市计划”,联同四间大学进行基线研究,发现受访者对长者的“就业”的平均分偏低,只有3.8分。马会就研究的结果,推行一系列针对地区计划。
计划下的基线研究调查于2015年7月至2016年2月在八个先导地区进行,透过4,200份问卷及40个聚焦小组,了解18岁或以上被访者对长者的意见。研究发现,针对长者的问题包括“长者员工特质是否得到广泛推崇”、“区内有没有各种具弹性并有合理报酬的工作机会予长者”等问题,平均得分为3.7。
长者体能弱碍就业
而聚焦小组的研究分析,普遍受访者认为长者的体能弱、教育程度低和政策未能保障长者就业,以致长者对再就业难上加难。循道卫理湾仔长者服务中心协调主任梁凤珊表示,很多长者退休后仍然拥有良好的工作能力,他们的工作经验,对年轻人有正面影响。
有见及此,湾仔区议会属下社区建设及房屋事务委员会早前联同循道卫理湾仔长者服务中心及社企“乐活新中年”于六月举办首个就业博览会,推动长者就业,吸引12间企业及机构支持和超过200人入场。
另外,主办单位在5月亦举行一系列长者就业活动,例如“龄活求职锦囊”及“龄活就业课程及实习计划”,当中有办公室支援人员及餐饮服务员训练,让有意重投就业市场的银发一族可以装备好自己,提升竞争力。
参与了实习计划的60岁黎洪德和64岁罗焕庄,皆表示计划让他们更有自信,给予他们再就业的机会。黎表示,退休前任职职训局的珠宝工艺导师,刚完成一间咖啡店的实习课程,又指雇主对他的支援很足够,所以学习新技能不难上手。
罗相隔14年后重投职场,她表示14年间曾应征工作,但一直未能获聘用。她及后参加了办公室支援人员及餐饮服务员训练后,重拾信心,而且她分享在西餐厅工作期间,有感雇主最初想做善事,后来才肯定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