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籍印度教师曾被误当乞丐 遂组同乡互助会、开网台促文化交流

撰文: 林可欣
出版:更新:

Jaya Peesapaty,一个异邦女子。15年前与丈夫从印度飘洋过海来港,见识过香港人的冷眼,至今说起那时周遭港人的冷漠,她依旧禁不住落泪。后来她设法融入这城,至今天活在香港,她说那种快乐难以言喻。
她说:“我属于香港,来自香港。”当年来港不久便创同乡组织互助照应,近些年她不欲同乡与下一代遗忘家乡文化,开班教印度文和办活动,当中有港人,也有各国人种。这城文化本是如此混杂交融,Jaya说:“我与香港愈来愈亲近,更想给这城的人认识我的文化和传统。”
摄影:潘思颖

Jaya觉得文化共融是,当她明白和了解香港人,同时香港人亦认识印度人是什么样子。(潘思颖摄)
+18

Jaya于2002年带同儿子随任职船务公司的丈夫飘洋来港。那年还未适应新环境,丈夫便要离港公干多月,只剩她与儿子。她深刻记得在香港生活的起初几幕,让她恐惧不安。当时初来乍到的儿子在街头遇上意外受伤,送往医院前,这印度妈妈四处求援,但途人皆视而不理。“我像乞丐般向他们求助,路过的人或真的以为我们是乞丐,所以全部人瞥了一眼就离去。”说到这幕,她哭起来,说不下去。

Jaya一度恐惧香港,全因语言不通,她无法向人吐出心声,连英文也没人愿意跟她说上两句。路人和乘客看到她就弹开十丈远,不愿靠近。“譬如巴士上,我坐的位置要隔四个座位才有人敢坐,在地铁也差不多。”

香港女子情迷印度舞 印度人误以为同乡:哗,你几似Chinese㖞

Jaya与同乡在香港互相照应,闲来会相聚一堂。(受访者提供)

偕乡人组群互助 加入同乡会做义工

开初她无亲无故,不久在他乡遇故人,有了乡亲在旁,他们于是先组了个电邮群组照应联络,亦协助新来港的印度人。印度人来港生活原因各异,多数为工作或做生意,有些人住上两三年便离开,有些则落地生根。“这班人来港,将同样面对我当时的无助与困难,但没有相同语言能沟通求助。”Jaya曾经身同感受,故自愿当起“移民顾问”,有同乡发问查询,譬如在香港找房子、孩子入学等问题,她都附上资讯有问必答。

这个同乡群组多年来愈来愈大,在港印度人渐走在一起。Jaya很快也加入前人在1990年代成立的香港印度同乡会Hong Kong Telugu Samakhya(THKTS),负责筹办文化活动,让同乡参加,也欢迎在港的不同国籍人交流。

“愈亲近香港,愈想其他人认识印度文化”

据政府统计处2016年人口普查,目前香港的印度人逾36,000名,在港的印度人比十年前增加七成六。“我们的族群在香港愈来愈大,好想这里(香港)的人也留意到我们的文化和传统。”

Jaya希望在香港出世的印度下一代也认识家乡文化,学习习俗仪式。(受访者提供)
一些香港人也对印度文化好奇, 参与Jaya与同乡在UNESCO的文化活动。 (受访者提供)

访问当日Jaya穿了一套印度传统服饰,额头印上红点,手脚也戴上家乡饰物。记者问她平日这样走上街,会否惹来另类目光,Jaya眉开眼笑:“哈哈,我平日不穿这样,我也喜欢着T-shirt、牛仔裤。”她说近些年走到街上,少了歧视目光,有黄皮肤的人愿意坐在她身旁,这不全因她的打扮。“很多时懂得包容是因为渐渐认识对方文化。”

Jaya自言已融入香港,但每当觉得自己与香港愈来愈靠近时,愈想这城的人同样认识她的文化。同乡会随印度的文化习俗举办活动,例如他们会在当地节庆时,在跑马地的印度庙庆祝,跟足家乡仪式。“我们这样做,是向下一代示范印度的传统文化。”

Jaya儿女在这城成长,一直自觉为香港人,反而对自己印度种族和文化很陌生,甚至连家乡话“泰卢固语”也不懂讲。Jaya于是逐字逐句教小女儿,也开班教儿女的同学讲印度话。最近几年,语言班的学生愈来愈多,对泰卢固语好奇的白人、黑人及学印度舞的港人也来报读。“尤其古典舞和音乐,很多时由泰卢固语编写撰词,亦包含印度古代故事,故学懂这语言,会更了解印度文化历史。”

其他文章:渔民二代“复辟”咸水歌灌录大碟 拼凑父母生命所缺失

除了逐字逐句教授泰卢固语,Jaya亦会以英文和泰卢固语录音,让学生回家自修重听。(潘思颖摄)
Jaya的学生不少都是热衷印度文化香港人,彼此互相认识对方的文化。(潘思颖摄)

自觉香港人:“我属于香港”

文化活动与语言班以外,在电台节目也听见Jaya的声音。几年前她当起网台主持,向同乡介绍香港,有些听众留言笑她是香港的文化大使,让港印文化交流。近来她更在港台的社区参与广播服务开节目讲语言,亦请同乡讲讲印度文化,目标更多港人收听。

为推广印度文化而忙,Jaya白天在国际幼儿园教书,晚上则准备教材、开班上课、开咪讲稿。一周工作满档,她却说自己忙得快乐。“我来到了香港,然后帮到这里的(印度)人,也让不同种族的人、香港人认识了印度,是住在这里的意义。”

早已拥有香港永久居民身分证的Jaya,别人问起她来自哪里,她毫不犹豫会答:“香港!”。纵然来港多年,她依然觉得广东话很难,九个声调很难发音,但她总想为香港做点事,又想像若不住香港,该往哪去。“世界上的人不停流动,像我的家人都不在印度,飘到各地,散落各处。”记者问她想飘哪里终老,她又哈哈大笑:“我现在已经很老了,我仍在香港。”

其他文章:【在港满族人・上】薙发留辫 清代后人被嘲怪物:想保留满州文化

Jaya不说话时,总是一脸严肃,但分享香港的事,即露出满足笑容。(潘思颖摄)
Jaya(右一)制作电台节目《 香港泰卢固语之声》,请来不同印度裔的嘉宾分享,让香港不同国籍的人也了解印度文化。(受访者提供)

Jaya今年参与港台“社区参与广播服务”,制作电台节目《The Hong Kong Telugu Voice》( 香港泰卢固语之声),希望听众不止同乡,有更多港人和在港不同国籍人士也收听。
节目共13集,逄星期六晚,8时至9时于香港电台数码31台播出,播出日期为4月10日至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