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制造】荔枝窝居民义工拎起锄头复耕 创本土靓姜品牌

撰文: 黄妍萍
出版:更新:

来到冬天尾声,荔枝窝产出了几百公斤有机姜,味道香浓,但潮湿的春天快将来临,荔枝窝位置偏远,鲜货难以销售,一班原居民、新居民和义工,随即在港大复耕计划的牵线下,组成“好够姜”加工队,让更多香港人认识本地姜。

“好够姜”一班成员包括Teresa,常常一早8:30便到沙头角搭船入村,快快把姜洗好切片,让它可以晒一整天的太阳。(黄妍萍摄)

时近中午,刚洗完第2批姜的“好够姜”加工队成员——原居民群英姐、新居民Maria和义工Teresa,聚集在群英姐荔枝窝的袓屋削姜。往盛满小黄姜的盘子一嗅,清爽的辣味让人精神一振。一片片姜削片晒干后,就可以泡茶、煮糖水。Maria说:“市面上买到的姜粉味道没这么浓。”

这些是荔枝窝休耕30多年后出产的第一批姜,除了小黄姜,还有较肥大的肉姜和较黄的黄姜,全以山坑水灌溉,不下化肥。3年多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废的林地,林超英不忍村落凋零,遂推动港大社会科学学院策动永续发展坊、香港乡郊基金、绿田园和长春社,联同荔枝窝村民开展“永续荔枝窝-乡村社区营造计划”,透过复耕来复村。

原居民外地人合作 助农夫加工靓姜

然而荔枝窝位置偏远,难以散货,姜大概只能保存1个月,港大复耕计划项目经理Katie于是找来各方人马组成加工队,让农夫专注生产,“希望可以互相支持,加工队能告诉农夫市场需要什么,农夫又可提供知识。”Katie说。

【时令菜‧从薯仔看世界】当苏格兰有“薯仔假期” 港农却难租地

农业当中,除了农夫,还有更多可以参与的岗位。(黄妍萍摄)

由“玩玩下”到研究种姜秘诀:多上泥、姜母要大

当中群英姐离开了香港50多年,一直在英国当厨师,约2年前为照顾父母回港。这次种姜,她说纯粹是“人种我又玩”,玩着玩着,却认真地请教别人如何上泥、施肥,掘姜时也频频比较:“姜母要大一点,你看这块姜母这么小,种出来就小。”

在临近收成的12月,群英姐与其余6人组班,大家开了1次会,就决定要创立品牌,Teresa说:“有个名,让人知道从哪里来。”她们的标志就写有“荔枝窝”三字。她也想透过行动探索除了卖鲜货,香港的作物还有什么出路,研究过糖姜片、番枧等,但时间紧逼,未能找出稳定的配方,加上看新闻发现市面的黄姜粉有添加剂,她们决心自己做出最天然的姜粉和姜片。

群英姐不时豪爽地大笑:“哈哈哈!”谈到自己生产出加工品,直呼好有满足感。(黄妍萍摄)
“今年最有收成就是姜!”群英姐说。荔枝窝常有野猪出没咬掉作物,这次难得丰收,群英姐特别开心。(黄妍萍摄)

摸姜感受湿度变化 跟自然拉近距离

她们时刻留意天文台,看到未来3、4日天晴,就腾出时间进荔枝窝掘姜、洗姜、切片、晒干、磨粉、筛粉。某天赶工时,磨片机却故障了。“它可能预你半个钟停一停,但我们天天磨几个钟。”Teresa笑说。当过厨师数十年的群英姐只好亲自出马,日切15公斤姜。她说:“切到起水泡啊,要赶去晒,不然放得久会发霉。”

说到晒姜,一开始她们讨论过要不要戴手套,最后决定“豁出去”赤手翻姜——“戴手套你感觉不到它干了没有、干到什么程度。”Teresa说。另一名成员更在脸书专页上分享,有天午后翻动姜片时发现湿气退得快了,才发现相对湿度下降了。一双手,其实可以感受世界。

南涌推动生态社区实践 探索人与地之间的相处方式

空气的湿度变化,原来可以用手在一片片姜之中感受。(黄妍萍摄)

苹果配姜粉:香甜辣俱备

晒出来的姜有一种甜香,Teresa偶尔会用来泡姜茶,又拿姜粉试不同用法:“之前我做苹果热香饼,在上面洒些肉姜粉,原来姜和苹果很夹的,辣辣的,又很香甜。”早前Maria儿子口生疮,不肯吃东西,她查到黄姜粉加椰子油可抗炎,帮儿子涂上后3天就康复。

Maria说:“我妈常说生我的时候,一生完全身打冷震,她的朋友煮了肉姜炒饭给她,她一世都记得。”这次她遇上姜,也为妈妈煮一次姜炒饭,Maria笑指:“她说好辣。”这“好辣”却是天然的味道。

这种天然,正是各人聚集到荔枝窝的原因之一——Maria为了让儿子可以通山跑而搬到荔枝窝,Teresa为码头边纽西兰般的景象而惊讶:“每次看到这里的水这么平静都觉得很美。”她们就是这样从大自然提取出姜片和姜粉,希望让人吃到食物的真味。

水波平静的荔枝窝孕育着万物。(黄妍萍摄)

肉姜、小黄姜、黄姜大不同
姜原来也分很多种,这次荔枝窝农夫种出的肉姜、小黄姜、黄姜在外貌和功用上也有不同呢。

肉姜:体积较大。味道较温和。可驱寒、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小黄姜:肉姜的一种,因体形较小、颜色较亮而得名。味道较普通肉姜辛辣,肉质细嫩,气味清香。药效和调味效果较普通肉姜更佳。
黄姜:体积较小,橙黄色。味道纯厚柔和,气味芳香,粉粒幼滑。可抗氧化、增强免疫力、保健肠胃、防止老人痴呆症和关节炎。惟黄姜会促进子宫收缩,有习惯性流产的妇女不宜食用。

图上为肉姜,图左为小黄姜,图右为黄姜。(黄妍萍摄)
由洗姜、切片、晒干、磨粉、筛粉,“好够姜”把鲜姜变成姜粉,延续姜的使用期,让更多人可一尝本地姜的味道。(受访者提供)
品牌推出两款产品,包括姜粉及干姜片。(黄妍萍摄)